•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吴福秀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隐性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内隐的教育活动让受教育者在不自觉中受到熏陶和感化,从而获得隐性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些隐性因素中,大到社会环境,小到校园文化和班级班风建设,都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不揠苗助长,才能实现隐显结合,达到有效而“无迹”的理想教育境界。

关键词:隐性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

随着当今大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大学走向及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那些潜伏于传统知识教育模式下的隐性教育因素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者的重视。所谓隐型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在无意识状态中受到影响”。也就是说,隐性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不自觉中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熏陶和感化,从而获得隐性经验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无意识性。在这些隐性因素中,大到社会环境,小到校园文化和班级班风建设,都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及人格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大环境是当代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引领者

由于现代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日益浓郁的商业化氛围、“宁愿坐在宝马里哭”的价值选择、“我爸是李刚”的论调等,都对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产生影响:一是人生价值观向商业化倾斜,二是社会分配不均所带来的不平衡心理,三是层出不穷的社会诈骗、校园贷、传销等给学生带来不安全感,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缺失等。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在传统大学教育模式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只能满足学生自然物质的需求,而由环境提供的教育情境则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大学教育职能部门要特别注重通过社团、讲座、体育、研讨会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素质发展的舞台,形成宽容理解、兼容并包的大文化环境。

二、校园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者

校园文化是一种典型的隐性教育情境,它潜藏于显性教育过程,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成功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在于凸显正能量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对高校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二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给出具体的指导方案并提供经费的支持,如对促进阳光、正气的校园文化建设给予充分的经济投入,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学生给予贫困资助,对一些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进行救助,同时提供必要的应急救助指导等。三是着力打造和谐、务实的校园文化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实施方案,有效屏蔽社会负面现象所带来的冲击。一方面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加大反传销,反诈骗,反校园贷的大力宣讲,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及辅导员、班主任身体力行,将一系列活动推广落到实处。

三、良好的班风建设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推动者

对学生来说,大学时期养成的团结协作意识、班级荣誉感及自觉融入集体等习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让学生在班级班风的建设过程中养成团结协作的意识。其次,引导学生树立长远的人生目标,有效辨识社会不良文化因素,缓解步入社会时所带来的不适感。有了人生长远目标的指引,男生不再孜孜以求一段刻骨铭心的校园恋情,女生也不再担心成为大龄剩女。因为有了长远的目标,学生的生活变得充实,他们沉浸在日有所得的喜悦当中,这种成就感让他们在拼搏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夯实人生基础,形成良性循环,久而久之,还会在班级群体里产生泡菜效应,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再次,鼓励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引导他们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专业计划。不管未来是考研,以学术立身,还是选择考公务员等等,都要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最后,关注学生的心性培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迎难而上的性格、乐观务实的生活态度,杜绝只说不做或说多做少的现象,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严于律己的生活作风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有计划地组织主题班会和各种专题讲座、名著导读、组织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四、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驱力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庭环境起着重要的内驱作用,它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性格养成及人格塑造至关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家庭教育中父亲缺席,母亲焦虑而无所适从,孩子的性格养成必然会受到焦虑、自卑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鉴于此,让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内驱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具体践行这一思路时又该如何举措呢?其一,将学校政策、安全管理举措及时报家长知晓并要求家长协同保障安全工作的实施。其二,将学生思想与成长状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及时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隐患。其三,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请假离校等行动必须让家长知晓并明确发现自己的意见,以避免学生和家长完全脱节的现象。

五、教师人格魅力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外驱力

在影响大学生成才的诸要素中,师德居于首位。教育者要充分重视与学生发自内心的、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对学生给予“爱”的影响和教育。在我们身边,那些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老师往往是那些以真心去关爱学生,以耐心去感化学生,以责任心去引导学生的敬业的典范。所谓“程门立雪”,在这一事件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人格力量强大的师者。其次,教师广博的知识视野,出色的专业能力也极为重要。在我们的大学课堂,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偏爱某一学科的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就是受到了老师知识视野的影响或人格魅力的感染。最后,老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也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一位老师永远热情流溢、阳光向上,性格坚韧而充满斗志,他的思维方式、方法和创新精神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

综言之,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时刻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合理考虑隐性教育的影响,不揠苗助长,“行不言之教”,才能实现隐显结合,达到有效而“无迹”的理想教育境界。

参考文献

[1]董怀宏.略谈高校隐性教育及其实现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7(1).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2.

作者简介

吴福秀(1974—),女,湖北京山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