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邓海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之间的联系。介绍了国内外语教学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分析了虚拟现实及其相关技术对计算机辅助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及其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瓶颈问题。对今后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辅助专门英语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相关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大学英语教学;大数据

1引言

大学英语改革给大学英语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者能自如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但是大学生在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后还是“哑巴英语”或是只能简单的介绍自己,无法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大学英语教学者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兴趣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主导课堂,但由于无语言环境,效果不理想。在实际生活中中国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差于其他国家的学生。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情景教学法,把日常生活学习设计为一个个的场景,模拟现实,创造环境,使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进而激发学习者的情境思维,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最终达到学习目的。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大学英语教学实施情景教学提供了可能。

2虚拟现实的概念及其意义

虚拟现实,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始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显示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即VirtualEnvironment,简称VE)。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有3个基本特征:①沉浸感(Immersion):又称临场感,即身临其境。指用户以主角状态存在于计算机所创造的模拟环境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②想象性(Imagination):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广阔的想像空间,拓宽人类认知范围,不仅可再现真实存在的环境,也可以使用户通过推理、联想和逻辑判断等思维过程,随意构想和进行想象系统的扩展;③交互性(Interactivity):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可以进行直接双向交流,不但接收讯息,而且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反馈。

3虚拟现实技术与外语教学

由于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模拟现实社会类似的情境,满足学习环境的情景化和自然交互性的需求,因而欧美一些国家在其发展早期就应用于教育与科学领域。国内的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在语言教学中还处于初步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为少见。如王强构建的基于模拟飞行的国际民航组织工作英语教学环境,并在该虚拟平台上开发相应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康亚静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物理专业英语词汇自然融入虚拟物理模型和物理场景中,并根据虚拟场景中的物理模型对物理专业英语词汇和概念进行跟踪双语解,进而提高了物理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浙江工业大学与东北大学于2012年合作开发了外贸英语视景仿真学习系统;朱雷等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补偿优势,培训他们使用仿真英语学习实验软件学习和掌握机场英语和海关英语。

4结束语

在专门英语教学中已有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尝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却鲜有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笔者认为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大学英语涉及面广,针对性弱;二是学习者程度参差不齐。这使得虚拟场景设计难度大,预后效果差。但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具有很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它的延伸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外语教学受语境限制的不足而发展缓慢的瓶颈问题。大学英语教学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整合与开发工作目前十分稀缺,借鉴现有外语教学中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经验,弥补应用中的不足,逐步完善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可以更好地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实现情境化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优质的教学平台与服务,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促进自主化学习。在大数据的引领下,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理论研究与交互设计研究工作必将弥补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关研究的不足,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更有效、更轻松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王强,贺镜帆.基于模拟飞行的ICAO英语教学环境设计与应用[C].上海:中国,创新教育国际学术会议,2012:307-310.

[2]康亚静.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物理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可信度评估[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朱雷,张建青.视景仿真技术在外贸英语项目学习中的应用[C].武汉:中国,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国际学术会议,2012:110-113.

[4]王寒,卿伟龙,王赵翔等.虚拟现实:引领未来的人机交互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