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陈翠丽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新课改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就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全面提高。本文主要探究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思维能力;以人为本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学中要关注其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基础性、动态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师只有通过思维模式的培养,才能够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知识中的各个要点,把握知识特征,在分析中体会“地理味”,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里学习能力。

一、养成读图用图习惯,培养区域性思维

地图是地理学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通过看地图,用地图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直观形象地看到知识点,是一种学习地理的简便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地图或者是图例,明确其中呈现出来的信息,还要学会分析地图和挖掘知识,从地图中看到隐含的信息和知识,进而解决其中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地图上的知识转化为文字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文字知识转化为图形信息,达到灵活转化的程度。例如在学习“秦岭淮河一线”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图示: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三级阶梯示意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鼓励学生通过读图的方式来了解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通过读图,学生会了解秦岭和淮河的走向、流向,经过的省份。在读图中学生会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掌握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并且通过图示的展示,结合气温和降水更深刻地理解秦岭和淮河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对中国的各个区域特点有了清楚的认识,可以对各个区域的特点进行理性思考。

二、养成搜集整理习惯,培养系统性思维

地理知识包括了很多零散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整理和搜集的习惯,使学生可以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都系统化、整体化。学生可以通过整理地理笔记或者是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不断地完善和系统化知识,建构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在整理过程中会把握主干知识,明确要点知识,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和内在关系。整理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进而在应用时可以达到游刃有余。学生要在整理过程中做到把书在“厚”“薄”之间达到灵活转化。在分析问题时可以做到知识点明确,脉络清晰,系统全面。例如气候问题是地理中的重要问题,在学习《世界的气候》时,其中包括了“天气与气候”“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的气候类型”这几个主要问题。在探究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世界的气候”为关键词,围绕着这个问题绘制思维导图,结合下面每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次关键词,以此类推。在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学生可以将影响因素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进行一一总结,并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和其后的影响,能够举出相应的例子。在总结“世界的气候类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世界上五带,即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和南寒带进行归纳分析,以此为框架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建构和完善。在谈到热带的时候,学生可以总结出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通过不断地总结和整理,学生会建构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促进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形成。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时,学生就可以自由地选择,随意地挑选,达到灵活应用的程度。

三、养成联系实际习惯,培养实践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地理知识本身也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门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利用地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的目的。分析中学生会进行发散思维,将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灵活地应用,达到灵活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走进国家——日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探究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并指导学生根据地图和学习资料来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明确日本位于亚洲的具体位置,了解日本有哪些岛屿组成,日本领土内部的自然地理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多火山和地震,它的气候特征是什么?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分析和探究,学生会了解日本的基本地理情况,并且可以运用专业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指导。学生在分析中可以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找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可以由此及彼,将知识进行迁移,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如日本具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特点。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它的面积小,多少,降水丰富,受到海洋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通过逻辑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性思维。

学生在分析中会针对问题进行细致地思考和探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是需要学生通过在具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形成的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或者是问题进行分析,避免进行“满堂灌”的教学。

总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决定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读图、整理和实践分析的方式来探究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思维模式。只有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才能够逐步提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途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04:28.

[2]田永兴.借助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J].经济师,2010,05:7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