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一题多解对小学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李凯华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一题多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究一题多解题型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通过例题,分析一题多解对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分析解题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得出巧用一题多解题型培养学生求同及求异思维能力的结论。帮助老师正确方法。

关键词:一题多解;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适量运用一题多解对拓宽学生视野是十分有效的。小学数学一题多解,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利于学生提高解决综合分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全方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一题多解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刺激发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力,不断的尝试把问题与以前的知识间建立新的联系,发散能力的不同,联系到的知识范围就不同。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思维在解题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发散思维的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同时,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条件的变形或者问题的变形,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下是一个简单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对一些条件的变形锻炼学生的发散能力。不仅是一个典型的一题多解题型,同时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例:小明家共有60只鸡,其中大鸡有1/3,请问小鸡有多少只?

解法一:分数法。小鸡数:60×(1-1/3)=40(只)

解法二:归一法。小鸡数:60÷3×2=40(只)

例题变形:小明家有若干只大鸡和小鸡,其中大鸡有20,占总数的1/3,请问小鸡有多少只?

解法一:归一法。小鸡数:20×3-20=40(只)

解法二:分数法。鸡总数:20÷1/3=60(只);小鸡数:60-20=40(只)

这道例题,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分数法、归一法都可以解决问题,运用不同的知识,结合所学的知识,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

第一个例题:小明家共有60只鸡,其中大鸡有1/3,请问小鸡有多少只?学生不仅可以用分数法解,根据已知条件鸡总数,以及大鸡所占比重求出大鸡数,在用总数减去大鸡的数量,就是小鸡数。同时,学生可以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知识用归一法,首先知道小鸡所占比重是三份中的两份,然后根据总鸡数,求出每份所对应的鸡的数量,在乘以两份就是小鸡的数量。

2有效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分析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例如:小A家有6口人,每人每天吃350克大米,请问小A是的妈妈一个月需要购买多少克大米?

学生认真读题会发现,这道题存在隐含条件,因为题目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月有多少天,这就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打开知识的储备库,分析一年中每个月份的天数。一年中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还有一个特殊月二月,闰年二月有29天,平年二月有28天。此题主要目的突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

因此,学生可能罗列出以下解法:

6×350×31=65100(克)

6×350×30=63000(克)

6×350×29=60900(克)

6×350×28=58800(克)

从学生的算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部分学生可能会直接把一个月按30天计算,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考虑到大月和小月的区别,但是很少有学生会考虑到四种情况。老师通过整合全班同学的解法,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挖掘出隐含条件,从而找到解题途径,解题之后,能主动总结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培养了学生梳理、归纳等数学方法。

3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对一题多解的研究,对各种数学问题在课堂上的提问,以及各种变异训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做选择题时,不仅要求学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同时要分析其他选项,了解它们为什么不能选,错在哪儿,以此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发现问题的方式不同,学生的解题结果也不同,特别是变式训练,它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间的联系,总结解题规律,举一反三,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数学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乐趣和挑战,探索一个问题的几个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总结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后,要求学生根据一句数量关系“三年级男同学的人数比女同学的人数多1/5”进行联想,改编为内容不变但叙述方式不同的数量关系。本题主要在于学生充分的理解关系句的实质,三年级男同学的人数比女同学的人数多1/5,意味着女同学的人数占五份的话,男同学的人数就占六份。只要学生把握住二者的关系,通过分析一定可以想出很多。

学生经过讨论,很快能说出很多:

(1)男同学的人数是女同学的人数的6/5。

(2)三年级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的比是6∶5。

(3)三年级女同学的人数和男同学的人数的比是5∶6。

(4)三年级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人数的5/6。

(5)三年级男同学的人数占三年级总人数的6/11。

(6)三年级女同学的人数占三年级总人数的5/11。

提法变了,但问题的本质不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其进行一题多解提供多种分析思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敏.小学数学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2):107.

[2]罗树彬.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7(17).

作者简介

李凯华(1967.10—),男,汉族,大专,中小学一级,221342,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石羊小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