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实际 培养语文发散型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叶忠勇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教学目的之一。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找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设内、外部环境,运用不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本文主要基于教学实际,浅述如何在语文的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发散思维;动机;竞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而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并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与学,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思维能力呢?我认为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用活动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普遍认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让学生平稳地由已知向未知、由旧知向新知过渡。这样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有它的合理性,但是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按教材和成人的思路设计的教学开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语言问题入手,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具有浓厚的探索兴趣,并且使之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从而使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变成为稳定的、持久的探索动机。

二、课外延伸,培养思维能力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仅为学生学习提供例子,教学中就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穷人》一课的教学,在学习完本文后要求续写。于是我让学生思考“西蒙的孩子来到桑娜家后怎么样呢?”学生在思考几分钟后纷纷发言,一个孩子说:“西蒙的孩子来到桑娜家后,桑娜和她的丈夫就更辛苦了,桑娜每天要帮别人洗很多衣服,而他的丈夫每天打鱼回来得更晚了。”另一个孩子说:“西蒙的孩子来到桑娜家后,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桑娜一家生活本来就穷苦,现在还多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不可能生活幸福。这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可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马上得到幸福是不太可能的,那怎么结尾更好些?”这时,刚才发言的孩子站起来说:“那就这样,桑娜一家生活更穷苦了,可是善良的桑娜,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都很好的照顾西蒙的孩子。后来,西蒙的孩子长大了,他们知道了真相,他们用行动来报答桑娜和渔夫,让他们的生活好一些。”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欣慰的笑了。不管孩子们给予《穷人》是悲剧还是喜剧的结局,他们的想象可都合理的。而桑娜与渔夫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可贵品质也给孩子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激发竞争意识,让思维活跃起

激发竞争意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自我表现心理是教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其创新思维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表现自我,让他们在他人的正当竞争中发挥才干,如各种知识竞赛、游戏、表演等等。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我采用“词、句接力赛”的方法:教师出示一个音节,学生用四声进行组词或说句子,以小组为单元进行比赛,看谁接得又对又快,这样,学生集中精神,充分发挥想象力,大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长期训练,遣词造句能力明显提高。到了更高的年级,比如造句,就可以让学生说得与众不同……这样,学生们在紧张激烈的气氛中,迅速展开想象,惟恐自己的想法被他人先说了,自己往往想了这个还得有一个在脑子里。这种有利于语言和思维发展的竞争,让学生得到了充分锻炼。

四、通过辩论,培养思维的变通力

思维的变通力,是指不同分类或不同方式的思维,从某思想转换到另一思想的能力,或是以一种不同的新方法去看一个问题。是指要能适应各种状况,同时意味着不要以僵化的方式去看问题。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

五、独树一帜,培养思维的独创力

思维的独创力,主要指思维反应的独特性,即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也可以说想的问题独特新颖。《小猴子下山》这一课,当学生读了小猴子下山掰了玉米向前走,发现了大西瓜,就丢了玉米去摘西瓜,后来看见小兔就丢了西瓜去追小兔,结果兔子没追到就只好空着手回家时,我问学生:“你们说猴子怎么样啊?”于是有小朋友说:“猴子做事不能一心一意,结果什么也办不好。”可有一个小朋友却说:“小猴子不知满足,总想得到更好的。”两种答案截然不同,谁对谁错?如果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正确答案的话,第二个学生无疑是错的,可我却认为两种答案都反映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尤其是第二个学生换了个角度想问题,超出了一般的思维定势,极具创新精神。由此而知,作为教师我们应留心学生那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思想的火花,很好地保护他们的创造力,为他们的创造活动提供广阔的心理翱翔的自由空间。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全面思考问题能力,应该让学生注意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势,改变固有的思路与方法。激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关键。也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