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历史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初探

杨华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法治意识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是新课改对教师实际教学的要求。

新课改后,高中人教版教材中有大量法治内容:从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和当代西方国家加强法治的内容;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法制建设和文革破坏,以及文革后的法治重建和完善等等,对古今中外法治内容和法治思想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这为高中历史教学展开法治意识培养提供了重要条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历史学科的教育内涵和落实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在教学实际中,法治意识培养的落实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法治意识培养;二是刻意表现出对法治意识的培养,但是由于方法不恰当,反而使课堂陷入“误区”。通过对本校高中生的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等都相对较弱。因此通过课堂案例研究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引起历史教师对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视,也为历史课堂德育研究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

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属于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最大的特点在于“润物细无声”和长期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制定合适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又要以学生为主体,避免灌输式的学习,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生成德育内容。我发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有四种教学方法最为有效。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时间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例如:

《罗马法》一课,在体验罗马法的演变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的理解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的区别与联系,我引用了一个案例,并请学生根据不同法律,进行不同的司法宣判,说出理由:“罗莫洛是公元前6世纪的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请大家想一想,法官会怎么判呢?”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很明显的提高,课堂讨论激烈,并不时的翻看课本对罗马法演变历程的描述,为自己提供理论依据。

《启蒙运动》一课,我采用历史上真实的“神圣辩论案”,设计了一个专制下臣民的悲惨经历:“让·卡拉斯,是一位颇富声誉的法国商人。他的生意蒸蒸日上,但作为唯一要交税的第三等级,他要交很重的赋税;他是个虔诚的新教徒,信仰胡格诺教派,但正因为如此,他学习法律、信仰新教的儿子安东尼却因得不到天主教的认可而不能当律师。1761年10月13日晚,卡拉斯在家宴请一位客人时,郁郁寡欢的安东尼吊死在自家门框上。正当全家人因为安东尼的自杀而伤心的时候,围观人群中有个人喊道:“是卡拉斯一家人杀害了安东尼,因为安东尼要改信天主教!”案件最后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的手里,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卡拉斯被宣判有罪。1762年,卡拉斯遭受车裂酷刑,尸体被火焚烧。”从这一真实的案例出发,让学生来分析这一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而理解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时代背景,理解专制主义下人权毫无保障的黑暗。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德育的生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案例以具体的事实让历史更加真实、形象,在对案例的分析中,无声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联系,从而使学生“神”入历史,感悟历史。

在历史情境的创设中,多媒体的使用是最为直观、最为形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一课中,通过播放《世界历史——古希腊的文明》片段,让学生置身于古希腊,感受古希腊民主政治高峰时期的政治生活场景,更加深刻体会古希腊民主政治带给我们今天的宝贵政治遗产以及积极参政,为国家服务的公民意识;《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播放纪录片《文化大革命》,真实体验那一段民主、法治遭到破坏的历史,感悟法治对于国家、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角色体验法

角色体验属于情境教学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感悟历史,从而达到情感方面的升华。

在学习《古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贵族、工商业者、农民、贫民,以史料为依托,感受不同时期他们的利益诉求及公民意识的变化(权利、义务、对城邦的责任感)。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我让学生分别扮演女王、首相、议会长、内阁大臣,通过研究各自的职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体会分权与权力制约的意识。

4比较法

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是指教师有意识的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历史上各种人物、时间、典章的是非、善恶、利弊、得失进行比较,让学生区别异同,达到开阔视野、培养历史思考、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从我们现在在用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来看,“贯通古今、中外关联”是其主要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对中外法治进行对比研究可以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中外法治历史的特点。在进入高三复习后,我设计了《中外法制(治)比较》的历史专题复习,通过中西法治历史的对比,理解中西法治的特点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不仅使学生对中外法治历史有了横向和纵向了解,也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治”和西方历史中的“法治”有了更深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我国今天“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