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赵自水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数学教学知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也是重要的学科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正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本研究仅以小学六年级为例,分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希望本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引言: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基于小学生在抽象思维能力上的不足和数学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特点,我们有必要对提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展开分析和研究。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和途径。

二、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促成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是当前的小学教育活动中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合作竞争能力培养,结合生活化教学策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是促进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提升的途径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尽管在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水平上都有所提升,但是他们依然具有小学生的基本特征,开展互助性学习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用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圆锥以及球形、正方体等形状进行多媒体展示,然后让学生在其中选择圆柱和圆锥,并通过小组形式探讨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点。

三、合理利用教学契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尤其是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这时候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良好契机。因此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知识过程中,我就选择结合扇形统计图知识让学生课下对家庭的年度开销进行统计分析,包括饮食、交通、住房、旅游等支出。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深化统计学知识应用也能够达成一定的情感教育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父母的付出。

四、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为分层教学做好铺垫。但是教师在进行学生分层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首先就应用复习法进行课堂导入,检测学生的知识基础,为下一步分层教学提供依据。计算:2/5×4、1/3×3/5、4-2/7、5/6+2/3、3/8÷1/4、5÷4/3;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6072÷6-23×30、15×[(173-89)÷4]。并提问:分数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法则分别是什么?然后结合学生的计算结果和问题回答情况,我逐步掌握学生上一段知识学习的基本水平,为接下来的分层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五、构建科学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运用问题情境还能够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尤其是针对小学生来说,应用问题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是激发他们学习积极性和引导他们合理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使用教学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但是教师在选择应用问题的情境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选择情境内容和情境应用时机,以此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让学生能够深切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讲解“负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时,我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原点,然后按照位置关系进行正负数区分,经过练习后,学生对正负数的有了基本理解,然后我接着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索学习,如楼层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是7米,地下室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是5米,那么以地面的水平线为基准,如何表示楼层和地下室的高度、深度?在学生作答后,我结合数轴引导学生理解刚才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并且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显然数学学习效果得到优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上发挥着显著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影响,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不理想,高效课堂的构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学科作用的发挥。这就要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应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研究思路,本文主要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尽管在观点上存在局限性,仅供广大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瑞琳.浅谈提高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教学反思与解题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7,22(15):118-119.

[2]牟伦琴.微探小学六年级教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7(03):233-23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