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将思维训练寓于课堂问题意识之中

单亦芬
  
速读·下旬
2018年9期

摘 要:每接一个新班,我总觉得学生的课堂回答不尽人意,总结一下主要存在以下通病:“乱”、“缺”、“浅”、“和”。“乱”就是说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缺乏条理;“浅”只能是就事论事的回答问题,只知其言,不知其所以言,对问题缺乏深究;“缺”就是只会从问题到答案,缺乏分析过程;“和”就是人云亦云,缺少主见缺乏新意。有些老师说:“以上这些情况,是农村孩子的通病,是城乡差别的突出标志,无可救药。”我认为这种认识有所偏侧,究其原因是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我总结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课堂表达能力。

关键词:学生思维;逻辑;语言表达

一、理清思路,加强思维训练的条理性

要突破课堂语言表达的“乱”,首先要克服思路乱,要使学生思路清晰,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富有条理性,让学生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沿着问题将思维逐渐引向深处。如:在《西门豹》课堂设计中,我首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提问:“什么叫荒芜?”学生在交流理解“荒芜”的基础上,再次深入理解“那个地方为什么会荒芜呢?”学生很自然的回答:“是认为给河伯娶媳妇闹的。”课文的脉络很快被学生掌握到了,顺着这个思路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西门豹惩处这些绅士、巫婆的原因。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敏捷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能冗长、空洞。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问题,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教师可以先提出是什么的问题,进而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因索果。在《草船借箭》中“借箭”这一部分时,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

(1)首先默读课文,思考诸葛亮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借箭的?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学生通过对文字的理解,进行形象思维,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大江浓雾图》。

(2)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利用这个环境来借箭呢?让学生在交流中由形象感知课文向逻辑思维推进,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与表达能力。

从诸葛亮知道三天后有浓雾,推测他比懂天文,从他利用草船开道既让曹军看不清目标,而又能中箭的地方,推测他晓地理,从他断定曹操不辨虚实,不敢用兵,只会射箭,推测出诸葛亮深知曹操的性格。掌握了天时、地形、敌情,诸葛亮才会借箭。学生的思路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进一步加深,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组织语言,回答有条有理。最后师生点评,逐渐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说,善说。打造和谐课堂的第一境界。

二、由表及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事物认知深浅程度在于思维的层次,学生认知事物往往只看表象,不善于渗透现象看本质。只知道文章是这样写,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只知道要这样分段,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分。教师只要依据教材,做好课前小研究,设计一些深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多问几个怎么样?慢慢培养学生深入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如《穷人》一课,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课文题目是《穷人》,而课文重点写了“桑娜”这一人物,为什么不以“桑娜”为课文题目?学生通过课文描写的人物与事情上级以理解,总结如下:①文中描写的三个人物都是穷人;②是叙述发生在穷人之间的事情;③文章中赞颂的是穷人们的品质,而桑娜只是一个代表。这样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课文的主旨联系在一起,起到既深化了课文主题,有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设支架,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高校生本课堂,教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复习旧知,引领新知为抓手,做好知识链的衔接。如:通过《黄河象》一课的复习,推动对《琥珀》一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课文为什么要写时间长与大自然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联想推断、反面假设,逐步对内容进行剖析,找出根据。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掌握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注重个性思维,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往往人云亦云,缺少主见,思维懒惰。一个学生回答不全面、不正确,只要老师不表达反对意见,其他学生也会朝着这一方面回答,不能发出新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既要赏识,又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回答后可以追问学生,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答案?谁还能补充一下?形成矛盾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的勇气,升华课堂的氛围,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习《林海》一课过程中,刘佳佳同学提出质疑,树木是植物,应该用“它”而课文中用“他”,是不是印错了?我抓住这一矛盾点引导学生辩论。通过辩论使大家认识到课文用“他”是把树木人格化了,这样让人感到更亲切,从而加强了对课文中心词——亲切与舒服的理解。并对刘佳佳同学进行了鼓励。唤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欲望,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言为心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我交流中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交流中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不但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加快了学生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其维著.论皮亚杰心理逻辑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瑞士)让·皮亚杰著.儿童的心理发展[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

单亦芬(1976.04—),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洛河镇洛河崖村;单位:山东省莒县闫庄镇中心小学;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