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应用

唐仁超
  
速读·下旬
2018年7期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目前已经运用非常广泛。一般情况下,教师上课的提问都是关于课本的,而没有对此作出拓展,没有培养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局限于课本只会让学生的知识面变小,因此,上课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情境化课堂教学是教学发展提出的新名词,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本身来说不仅可以改变过去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一个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有效地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本文立足于情境化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就如何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有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策略

1情境氛围·内涵意义

情境化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迪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进行有兴趣的实际学习中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但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未能真正体现这样的内容,这样不仅能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时教师开展情境化课堂教学就能有效改善这样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其次,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孔子曾经说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句话强调了氛围的重要性,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班级整体共同进步。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却与这样的教学理念相违背。这时教师积极使用情境化教学法就表现出了巨大优势。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情境化课堂教学与小学数学进行有效地结合,实现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目的。

2情境原则·把握关键

2.1充分展示·活跃课堂

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而且概念都是很抽象的,学习起来非常乏味。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就会失去了兴趣,教师就需要把数学课变的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对于数学的某些概念,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贴近生活,比如:教师在进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分不清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教师在这时可以结合生活列举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事例,比如:两个同学进行赛跑,两人速度一样,跑步时间越长的跑步距离越远。此时时间和距离就呈现正比例的关系。教师在举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找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事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独立的思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勇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从中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改变自身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融合在一起。

2.2操作节奏·刺激兴趣

学生上课不仅要动脑,而且还要动手,因此,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设置合理的情境,带动课堂的氛围,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进行《百分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摆水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一个苹果代表十,一共10个苹果就代表了100,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拿走或者增加苹果来表达百分数。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表现,通过拿走增加苹果数量来表示指定的百分数,这样不仅学生的兴趣变得浓厚,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理解。本身学生对水果倍感兴趣,因此,每个学生都会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这门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教学质量也就会大大提高。

3情境创设·合理应用

3.1质疑情境,发散思维

学习起于思考,而思考来自质疑。质疑学生不是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利用心理活动的变化,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适当选择一些多选题和多解题。在学生得出一种解题思路的时候,质疑学生是否还有别的解题方法,如果时间足够,让学生相互讨论,独立探究思考,如果课堂时间不足,将问题留作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继续发散思维寻找新思路。除了在多解题上的质疑外,针对有联系的教学知识,也可以使用质疑引出接下来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负数时,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过的正数,再引出负数概念,质疑负数的表达是不是错误的?询问学生天气预报里的负数代表什么意思?借助天气预报里零下温度的比较指出负数中数值越大负数越小的新概念,同正数概念做对比。通过疑问引起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氛围。

3.2巧借工具·实践能力

数学学习要求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了让书本上的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巧妙使用工具,引导学生高效解决问题。例如在课本《图形和几何》一节中,教师要加强直尺、直角三角板和圆规的教具使用,通过准确测量长宽高画出相应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在三角形学习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师示范三角形的面积求法,将三角尺的直角对准底边,过顶点做一条垂直于底边的线段,引出“高”的概念和面积公式。教师要突出直角三角尺的直角特点,要求学生利用工具自己动手画出高并计算面积。对于圆规的使用,教师要强调先确定定点和角度再做出圆形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重复练习。在工具的作用下,提出定点和角度的含义,引出圆的圆心和半径,再次结合学生自己画的图形,动手标出正确的圆心和半径,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草稿本上不断演算,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抽取部分学生上台做题,要求书写出整个解题过程,激起学生对正确答案的渴望,创建积极竞争的情境教学。

3.3回归生活·坚持实用

在现代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调的课堂教育,枯燥乏味,在新兴事物兴起的今天,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数学教学不能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应该有所创新,适度的开展课外情境教育。比如组织学生对数学中题目所包含的数据与答案进行验证:例如题目是甲乙两学生相对而走,全程共长100米,已知甲每分钟行走10米,乙的速度是甲的1/2,请问甲乙会在什么时候相遇。这种情境问题非常考验学生的想象力,以及逻辑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操场上,分别饰演甲乙两个角色,通过实际的操作,来验证数学的答案。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让学生接触到鲜活的数据,让他们真切感知数学的生动和魅力,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手工数学模具,使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离不开生活。教师应适当的列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概率问题讲解彩票中奖的几率;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讲解一些建筑问题;通过对称问题讲解风筝的平衡性。这些例子通俗常见,学生容易理解,也会积极主动的自主验证。数学教师也要适当的为学生安排自习课,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地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科学杂志,参加各种与数学有关的科技、文艺、体育活动,接触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吸收来自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4故事情境·激发动力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将有趣的故事与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认知面狭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差,所以教师在引用或者创设故事的时候,尽可能选择内容比较简单,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的故事,不要让小学生感到复杂或者难以理解,这样不仅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重新陷入到学习困境之中。就我个人教学经验而言,教师可以引用或者编造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将其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一方面是童话故事有较强的趣味性,深受很多小学生的喜爱,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童话故事有趣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

譬如,在教学《比一比》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不要直接就给学生一组数字,让学生比一比谁大谁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进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内容,创设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美羊羊和懒羊羊一起去果园里摘苹果,美羊羊一个小时摘了8个,而懒羊羊一个小时只摘了2个,同学们,你们说是美羊羊摘得多一些还是懒羊羊摘得多一些,多几个?”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出来,还可以为之后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3.5表演情境·提升效果

表演化情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情境,主要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表演和学习,换言之,就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动脑、动手,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凸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这节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创设了一个表演化的教学情境,将舞台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表演和探索。首先,我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小组的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砂子、硬纸板、胶带和剪刀等一些道具。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这些道具以及自己的学习经验去探索圆锥的体积计算方式。这种表演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有效激发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同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而是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物体进行仔细的观察。在我的点拨和指导下,学生通过动脑和动手顺利探索出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也得到有效的培养。

4总结

小学数学的情境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作为小学生的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更加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加强对小学数学的改革刻不容缓,加强情境教学的模式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帮助小学生突破认知局限,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育工作者应当对此进行深入探索,将情境教学法的效用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潘香云.分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与提出问题教学[J].科技资讯,2017,15(16):218-256.

[2]吴世桂.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现状与优化措施[J].学周刊,2017(15):227-228.

[3]仝玉婷.美国小学数学情境化实践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4]薛志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探析[J].创新人才教育,2016(02):73-76.

[5]李磊.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求知导刊,2016(02):23.

[6]张传花.在新课改理念下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1):38-3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