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改变热敷方式对落枕治疗的临床观察

冯正凯
  
速读·下旬
2018年7期

摘 要:目的:落枕主要表现在患者感觉一侧颈项疼痛较剧,活动受限,头多向患侧歪斜,检查时发现颈项肌肉常有痉挛。由于现代许多人生活习惯相对较差,落枕患者呈增多趋势。对于治疗落枕的治疗方式,目前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探讨对本院院内制剂改变热敷方式对落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门诊诊治的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后其110例被确诊为落枕。我们根据热敷方式的不同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棉垫巾组和治疗巾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我科门诊上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治疗和常规护理,只是棉垫组在外用中药包热敷时改用透气好的棉垫包裹。结果:棉垫组总有效率96%,治疗巾组总有效率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后比较p<0.05,棉垫组优于治疗巾组。结论:对中药药包热敷方式的改变,在治疗落枕时,可提高其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院内制剂;落枕;护理方式;热敷

我院院内制剂落枕一号方(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制白附子、姜黄、醋乳香、川芎、羌活、葛根、威灵仙、艾叶、小茴香、樟脑等)研成粉末状,用一次性煎药袋制中药包水蒸气加热药包。根据报道在落枕中具有满意的效果,本院一直以来对落枕病人采取落枕一号方配合常规治疗效果满意。但是在临床中发现我院在给予病人热敷药包时为了避免烫伤往往采用一次性治疗巾包裹,再热敷到颈部的方法,但是一次性治疗巾一面是油性材料,往往不透气,首先造成中药渗透性差,利用率不高;其次,患者热敷时不好排汗,舒适性不高。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增加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我们用棉垫和一次性治疗巾进行对比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10月期间本院我科收治的进行综合检查后其病情110例被确诊为落枕。我们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棉垫巾组和治疗巾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治疗巾组患者的年龄在26~72岁之间,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5例,平均年龄为(40.4±8.8)岁,平均病程为(2.1±0.9)天。在棉垫组患者的年龄在25~70岁之间,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年龄为(38.6±9.2)岁,平均病程为(2.3±1.2)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符合落枕的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失枕的中医辨证标准;近期未服用对该试验有影响的药物;年龄25~72岁;病程1~3天;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伴有神经根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伴有颈部皮肤病的患者;伴有精神及神经异常的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有严重创伤及手术的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病情危重。

1.4退出试验病例标准

患者试验过程中出现过敏或不配合治疗。

1.5治疗方法

一次性治疗巾组:采用本院我科常规综合治疗:针灸配合推拿理疗加用落枕一号药包热敷。棉垫组:同一次性治疗巾组,将一次性治疗巾用棉垫代替,余治疗方法相同。

1.6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并参照《落枕治疗成绩评分表》。治愈:疗效指数大于等于90%。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疗效指数30%~89%。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疗效指数小于30%。

1.7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取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P小于或等于0.05,则认为该检验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2.2两组症状积分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比较p<0.05,棉垫组优于治疗巾组。

2.3讨论

根据中医理论,利用中医中药与热汽化的完美结合,借蒸汽和药力的双向作用,实现“皮肤吃药”的物理疗法。用热的药液蒸气熏蒸人体肌肤,使之发汗,扩张毛孔,使药物从毛孔渗入体内,帮助机体恢复功能,药借热力,热助药力,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祛风散寒,气血流畅。由于热气能加速皮肤对药的吸收,同时皮肤表面温度升高,可致皮肤微小血管扩张,增加汗腺的分泌,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因此有利于症状的缓解消失。临床上我科室在治疗落枕时多给予患者中药包热敷进行外治疗法,但大多采用不透气的一次性治疗巾包裹来热敷颈部,这样药物的作用就减弱了,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积分上棉垫巾组优于治疗巾组。

综上所述,表明换用透气的棉垫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一次性治疗治疗巾,这种方法对于治疗落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代传伦,陈国良.中药热敷治疗落枕126例[J].贵阳中医学院报,2017,25(11):1.

[2]齐笑.你的皮肤会“吃药”[J].医药与保健,2013,15(2):2.

作者简介

冯正凯(1992—),男,四川仁寿人,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017级研究生,运动医学专业。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