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与美同行

——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邹永红 张明天
  
速读·下旬
2018年7期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美文”,作为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引导学生“感受美”,对学生渗透美育。那么,怎样在语文阅读教学时,既让学生学会语文基础知识,又感受到每一篇课文的“美”呢?

一、品析好词佳句——提炼美

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好词佳句比比皆是,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从这些好词佳句里去感受到课文的语言之美。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语言朴实优美,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在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抓住重点语句,特别是文中写景的语句,感悟语言的生动贴切、简朴简练、生动感人。如“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语句中,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比喻非常贴切。一个“绣”字,把本是随意走上走下小丘的羊群当作了绣花的能工巧匠,不仅写出了草原美景,也写出了作者对草原的无比喜爱之情。教学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感受语言大师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怎样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当然,无论是写景的还是状物的、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等写其它内容的文段,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诗词、古文,作为文学作品,每篇课文都必然有精妙的语句值得品析、欣赏,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提炼“文字美”。

二、入境诵读语段——感受美

“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叶圣陶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优美语段,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作者丰富优美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这篇散文感情真挚,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血浓于水、亲如一家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是一篇适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美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着重引导学生以读带讲,通过诵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中朝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为了创设诵读情境,让学生有感情诵读,我一是利用文中的抒情语句引导,如“大娘,快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您……”(学生接着诵读);二是以志愿军的口吻引导学生抒发志愿军的感情读,如“再见了,大娘!(我们的心永远跟您在一起!)再见了,小金花!(我们的心永远跟你在一起!)再见了,大嫂!(我们的心永远跟您在一起!)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括号内的句子让学生读,语调不断上扬;三是变换中朝两国人民的角色引导诵读,如“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中国)的亲人,让(我们、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学生真情诵读,把中朝两国人共用鲜血凝结的友谊表达出来,这就是把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三、想象文章情境——再现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学作品不同于影视作品给人以视觉冲击,它的美蕴含于文字之间,读者在阅读作品时,把作品描写的美景美情再现在脑海中,从而感受到比影视作品更含蓄、更深沉的美。因此,我们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想象,于想象中再现美。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中写罗丹全神贯注忘我工作的语段时,我让学生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想象、思考:罗丹为什么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悄悄话。”他可能说的话是什么?“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可能在“争吵”什么问题?“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写这些时间会太哆嗦吗?为什么?“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他这时怎么想?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想象,就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

四、仿练精彩语段——创造美

当学生在品读、诵读、想象之后,学生既基本完成了学习基础知识这一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已理解了课文,丰富了学习感受。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顺势引导学生通过仿写课文语段,或者进行相关小练笔,能提升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能把已植入心灵的美进行再创造,丰富语文学习情感。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语言优美如诗,所描写的乡下宁静、质朴、悠闲、舒缓的乡村生活是农村孩子较为熟悉的。作为农村小学,我认为让学生联系生活,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一个熟悉的农村生活场景来练笔,可以对文中所描写的美进行再创造。为此,我引导学生进行片段仿写。如仿照课文描写房前屋后瓜架、花草、春笋等的语段写自己喜欢的农村风光;仿照文中写鸡鸭觅食嬉戏、秋夜纺织娘在瓜架上唱歌的段落写农村常见的情景等。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艺术,只要我们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欣赏美、再现美、创造美,就能很好地利用课文、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渗透美育,使师生一起与美同行。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