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养成

庞声梅
  
速读·上旬
2022年2期
广西浦北县寨圩镇竹较小学 535312

◆摘  要:问题意识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源泉,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心理及生理的影响,好奇心浓厚,正是培养其问题意识的好时机。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还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局把控,正确引领,既可以使学生学会高效提问,既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问题意识;环境与关系;把控与引领;方法与实践

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几乎所有的发明与创造都与这些发明创造者心中的“问题”是分不开的。汉代思想家王充说:“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明人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可见,只有在学习当中进行积极思考,才会有疑问的产生,有了问题并积极求解,才会学有所获。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从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问题意识就尤为重要。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多次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能力,而一切“创新”都源于学习中问题的产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环境,建立关系,培植提问厚土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的阅读非常被动,他们没有产生阅读的动机,阅读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阅读要求,是为了阅读而阅读的。也有一部分孩子是积极阅读,在阅读中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可是却心存顾虑,不敢当众陈述自己的问题。他们或是怕自己的问题太浅显,遭同伴取笑,或是怕自己的问题不合老师的口味,被嫌弃等等。产生诸多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营造出良好的质疑环境,在学习中师生处于不对等地位。因为,如果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总是高高在上的裁判,评判着一切的对与错、成与败,优与劣,那学生的问题何以敢提?如果老师总是滔滔不绝的讲授者,忽视学生产生的问题,学生何以有产生问题的兴趣?如果学生的问题一味遭到同伴的嘲笑,得不到保护,学生何以有提问的积极性?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既是组织者、引领者,更是学习者,不仅要俯下身子来组织学习,引领学生去伪存真,还要把自己与学生放到一个同等的地位上,作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与学生共同探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另外,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环境,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更要保护他们提问意识与兴趣。其实,学生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学生在进行积极的阅读,这是他们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先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学生敢问的前提;再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这是学生敢问的保障。

二、熟悉学生,把控全局,巧妙引领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与生活中,保护好儿童的好奇心,也是在保护他们认识世界、探究世界乃至于改造世界的兴趣与积极性。小学语文,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如何通过这一窗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呢?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熟悉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所在,学习习惯,还要熟悉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在学习中针对文本有效提问。

在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学生问题意识强烈,在学习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天南地北,与文本有关的、关系不大的、无关的,他都会提出来。面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教师能够掌控全局,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积极阅读、鼓励他们的质疑精神,但是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不可能把学生提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够一一完美地解答。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与水平,熟悉文本,能够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留在课堂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留在课堂下。对于留在课堂上的问题,还要继续梳理:通过再读文本就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再读,走近文本,从字里行间中寻找答案;通过再读文本不易解决的问题,包括一些生成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质疑、探究,互相启发来走近作者,寻求答案。对于得到的答案依然要再次梳理:问题只有一个固定答案的,通过朗读、品析等方式要形成共识,对于没有固定答案的,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正是教师的一步一步、层层推进的引领,才使学生的问题拨云见雾,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通过不断质疑——探究(感悟)——释疑这样一个过程,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了一种满足感,这样才能逐渐培养起质疑的精神。

三、教会提问,高效学习

提问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教学中也常常发现,即便是中高段学生,他们的问题角度比较单一,大部分问题都集中在就文本内容提问,长期这样将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教会学生提问,要授之以渔。

对于低段学生,能够就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我们鼓励他们任何形式的提问,保护好他们的问题意识。教学中,可以指导他们就课题提问,如:从课题你知道文中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从课题中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等等,是简单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问。只要他们能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来,都要予以肯定。对于中高段,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除了就课题质疑外,还可以就文本的内容提问、就文本的结构提问、就文本的表达方式提问、就文本中得出的结论或启示提问等等,最为关键的是,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边读边思考,在出现问题的地方做批注并把形成的问题简单地记录下来,形成问题清单,读完之后对问题进行简单梳理,看这些问题都是从哪个角度提出来的,从中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然后通过再读文本、小组交流或查找资料等方法尝试着来解决这些问题。所谓学生会提问,其实就是会提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问题。那对于不会提问题的学生,处了加强示范引领外,我们也要尊重他的问题,保护他的问题意识,切不可对他们的问题嗤之以鼻。

另外,在课堂上培养起来的问题意识,在课后的阅读实践中也要积极践行,要边读边思、边思边问、边问边答,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质疑精神来。朱熹的“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通过这样是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意识、提问能力都会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1]梁春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03).

[2]李爱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J].教育评论,2000(0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