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探讨

金妍
  
速读·上旬
2022年2期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高校教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以及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此,本文从创新发展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现状与问题,探究教务分层次管理重点以及实施管理措施,以期对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管理措施

一、引言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效管理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整个院校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当前,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传统的教务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推进高校教务管理改革也势在必行。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纷纷进行简政放权、明确分工使教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构建起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面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高校应顺应教育改革形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动教务分层次管理体系的构建,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高校教务管理概述

高校构建的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囊括了各个院系的教务工作,同时也与学校的各个部门形成了联系。高校教务管理内容如下:

(一)学生管理。学生学籍、成绩、培养过程都需上报学校,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相关的学生培养材料还要分属于学院的不同部门,这就需要教务管理人员熟悉学院各部门的管理范围,按其规定进行上报。(二)师资管理。师资主要以各个院系内部为主,但由于专业培养的特殊需要,还要教务管理部门邀请外院系、外校、国外的一些教师参与教学,所以教务管理的师资范围比较广。(三)教学内容管理。从学生入学开始直至学生毕业,其全过程都是院系的教务部全程进行管理、接待与服务。而且针对一些在职学习的学生,其很多应该由学生个人进行完成的任务,往往都由院系教务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如学生选课,专业学生在职学习期间可能会被单位派往外地出差,网上选课系统的时间到期选不上课,就会影响期后期成绩的登录问题,所以教务人员需要逐个对学生进行核对,审核其选课是否正确。(四)组织管理。根据分层次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务管理组织结构分为教学主管院长、教务主任、教务主管、教务工作人员四个级别。具体工作内容如下:教学环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维护与改进;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方案实施;人员管理∶指导、监督、协调、考核;教学点协调,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协调教师与教学点的上课安排、对硬件保障的指导与监督;与学院相关部门的沟通;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的考核;教务管理文件的整理;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总协调、教材管理、教室管理、讲座的联系与安排;论文工作,即论文选题、答辩工作的组织,论文工作中资料整理的审核,论文格式审核,报退工作;学生管理,即学籍管理、开学(结业)典礼的协调、学生拓展训练、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与招生部协作做好新生接待与新生资料交接工作、学员班主任工作;成绩管理,即正式学生与跟读学生的成绩收集、上报、存档,论文开题、答辩的成绩审核,组织监考与补考;课程管理,即教学计划的制定,排课,组织学生选课,补课,通知上课时间;信息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完成临时指派的其他工作等。根据工作内容,教务处明确各层次管理职责,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三、高校教务管理问题

高校教务工作繁琐复杂,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甚至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随着教育管理改革的深入,分层次管理机制也逐渐形成,对推动教务工作改进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但是,这其中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因此,高校在教务管理改进过程中应深入剖析其中的问题。

(一)教务管理机制僵化

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不仅要能够知人善任,更能够激励优秀人才参与其中。因此,管理活动主要是围绕人而展开,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始终贯穿在管理过程中。但是,目前高校教务管理对于人的作用的发挥不到位,僵化的机制限制了人的发展,最终影响了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例如根据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机制来看,缺乏人才任用的合理机制,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存在困境,优秀人才的管理潜力无法被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成了执行行政权力的手段,难以在教务管理工作中获得真正的发展空间。细化到教务各层次来看,高校忽视教务管理队伍的建设,重使用轻培养,导致各层次的教务管理人员缺乏积极和创新的动力,这样会直接影响高校发展的活力,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二)教务管理缺乏创新

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型社会构建的必要条件。作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的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以适应高校的发展。但是,从目前高校教务管理队伍来看,大部分教务管理人员过分强调工作的规范性和服务性,成天埋头于大量的繁琐工作之中,缺乏对工作的创新动力。这样会导致高校分层教务管理机制缺乏活力,周而复始,导致管理水平停滞不前,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秩序得不到提高。针对此,要消除这种弊端,只有不断地创新,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并利用人才的力量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有效推进分层次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教务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教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多环节的系统工程,既牵涉到学生方面的工作,又牵涉到教师方面的工作;既要与其他部门以及院系相互配合,也需要内部各环节之间的配合。教务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外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对内处理好与其他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但是目前部分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在工作中缺乏动力和专业能力,导致不同管理层次之间沟通不畅,甚至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最终影响了工作质量。针对此,高校应顺应新时期教务改革的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利用优质的人才推动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分层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重点

教务分层次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教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原属学校层面的工作现下放到基层教务管理者身上,基于此,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教务部门必须要对相关管理机制进行构建,明确教务管理的要点,确保基层教务管理者能够有效履行自身职责。

(一)理清教务分层管理思路,明确人才培养要求

高校教务部门是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导者、落实者和督导者,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全面了解和掌握校内外的可利用资源,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使方案具有稳定性与前瞻性。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管理层面,应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必须突出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目标,要求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针对学生自身加强对工作的探索和研究,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确定其研究方向,协调教学管理环节,落实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关注学生主体发展,加强学分管理

目前在学生管理中,高校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给予学生较高的选择度,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专业和学习时间等,因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基于此,在分层次教务管理中,高校要利用学分制灵活调配的特点,采取学分绩点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建立动态遴选与淘汰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跨专业选修跨校选修、跨国选修;不固定学习年限,可提前或推迟毕业,充分发挥学分制的杠杆调节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三)服务院系,优化分层次教务管理环境

高校人才培养的落实需要各种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例如落实日常教学管理计划、设计并组织研究项目、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等等,这些工作主要由各个学院的教务部门负责。基于此,在分层次管理模式中,院系的教务部门对院系的工作进行规划指导,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优化院系教学实践的有序开展。营造适合分层次教务管理开展的有利环境。同时教务部门还应根据人才培养需要,搭建学生自我交流平台,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挑战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志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项目,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拓展思辨的空间,以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

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措施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务分层次管理理念

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分层次管理要求,对其教务管理理念进行改进,应把握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强调分层次管理理念的渗透。教务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都处于特定的教学管理层次中,教务管理主体必须运用分层次管理理论组织管理活动,从整体上把握层次间的运行规律,运用科学方法调节、控制教务系统的运行,最终引导管理对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第二,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教务管理中的渗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应关注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并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全面性的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中,教师、学生、教学辅助人员以及所有为教学服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并对教学计划过程进行设计,推动教学过程的运行,优化教学环境,确保教学管理质量。第三,强调教务管理的服务职能。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来看,高校教务部门应承担起服务、研究、参谋、行政、督导等多项职能。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分层次管理模式需要统筹考虑、全面协调,整合、配置人力、财力、物力,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实现决策、指挥、执行等等活动,明确教务的责权与职责,推动各层次的教育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地开展。

(二)把握教务管理的关键因素,构建分层次管理体系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是众多教学环节实施的结果,其中包含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校内因素又有校外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在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的过程中,影响工作开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从人的层面来讲,包括管理者、教师、学生等等,而根据分层管理的职责要求,对这些人的定位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其中管理者负责学校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工作,推动教学工作远期和近期规划的有效落实。教师则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对教学实践进行推进,落实教学策略,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则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主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影响教学工作的物的因素,主要包括学校为了保障管理者管理职责、教师的教学职责以及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序开展而形成的教学环境以及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基于此,在分层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高校应收集、分析存在的教育管理问题,并在领导的参与下确定改革措施,进而调动全员参与,并完善的评价反馈进行实践,以便于协调各层次的教务管理因素,推动资源整合,完善教务管理体系。

(三)优化业务改进流程,促进教务分层次管理落实

高校应针对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依据分层次管理理念进行流程改造。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要求,教务管理流程改进的方向应该是将全面质量管理和业务流程有机结合,对现有流程进行再造,对流程采用静态和动态的管理,以核心流程和质量控制流程为指导,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全面的流程管理工作以教学、教务活动为导向进行流程管理,制订教务管理工作的主流程。在流程管理中,对教务管理工作进行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其中静态管理要分清主次,重点强调主要环节的实施;动态管理要根据教务管理职能的要求,对流程的步骤进行调整,从而突出关键教务工作,减少没有价值的工作,重新设计更加高效的业务流程。

通过流程改造,高校教务部门从上到下,结合学生报到注册、开课计划生成、教学任务落实、教学活动安排、学生选课组织、考试考核安排、网上成绩发布、学籍异动处理、毕业学位审核等层次的工作进行构建,落实学籍管理、排选课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工作,提升教务分层次管理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务分层次管理结构

当前,数字化校园工作的推进实现了教务管理过程中的资源协作、信息互通,而教务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校园体系中的关键一环,是高校教学工作的纽带。高校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务管理平台,优化教务分层次管理结构,推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放眼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考虑数字化校园环境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并明确管理原则:坚持开放性,为更多的用户提供系统应用的机会,并保证工作层次的有序落实;坚持系统性,即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根据各层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管理系统,推动资源共享。

在当下,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程序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概念的影响,业务流程再造思想才得以最终形成。业务流程再造以网络化、集成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所以,实现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思想的重要前提是将现有分散的教务管理软件进行有效集成或重新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教务管理系统。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在具体实施业务流程再造前的一次系统优化过程。因此,高校应在教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自主开发,或者找到合作单位联合开发,搭建教育管理平台,实现分层次管理,提高教务管理质量。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各层次教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各层次、各环节的教育管理人员担负着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提升其专业素质是渗透分层次管理理念,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高校在各教务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引导下,教务管理队伍不但要同时具备表达、管理和研究的能力,更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自身变革创新的能力,适应时代的要求。第二,增强教务管理人员的分层次管理理念。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务管理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分层次管理是促进分工、构建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思路。因此,高校应通过人才培养,应促使教务管理人员必须精通自己负责领域的业务,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具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工作的能力。第三,提高管理服务能力。

教务管理在本质上有很强的服务性,因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此,在分层管理中,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应树立全新的服务意识,提升综合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切实服务学生,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第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务管理十分繁琐,教务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的工作者面临着工作量大,任务多的现实。针对此,高校应对他们所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鼓励,强化激励管理,提高其参与分层次管理的积极性。

(六)完善评价机制,完善教务分层次管理机制

对于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的评价是提高教务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全面的工作评价,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做出评价,为教务分层次管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评价机制的建设应重视以下几点:第一,明确评价原则。确保指标能体现反映时代特征;评价指标的内容应与教务管理密切相关;评价指标明确具体,便于使用同时还要少而精,不能包罗万象,以强化对分层次管理的导向和指导作用;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从而有效激励各管理层次教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各项指标应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概略地反映教务分层次管理现状。第二,完善评价内容。针对各层次教务管理人员,应针对其职业精神、管理能力等方面做出综合分析;细化制内容,例如对各专业的学生学籍、教师、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四类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教学工作会议记录材料进行检查,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评价等。第三,重视评价的反馈。教务分层次管理工作评价的反馈,是控制、提高管理质量、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相关部门要重视教务管理工作评价的反馈,为教务人员指明方向和目标,使评价有引导、矫正和激励作用,提高教务分层次管理水平。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诸项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务管理效果的好坏、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积极采取措施推进教务分层次管理机制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昝红.新形势下普通高校网课的教务管理及对策研究[J].当代农机,2021(10):69-70.

[2]施秋楠.从管理到服务——人本视域下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与转型[J].现代职业教育,2021(27):198-199.

[3]许琦.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高校教务分层次管理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5):156-157.

作者简介

金妍(1989—),女,朝鲜族,吉林省延吉市,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