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现状及改革

王燕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  要:对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究,分析了教学现状。妇产科教学教材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师队伍结构单一,部分学生过于散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为应付通过期末考试。理论教学完成后学生就会进行实习,但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过于薄弱,会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对此,需明确妇产科护理课程改革方向,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激励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以期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高职护理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医疗、社区、康复、家庭保健第一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一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护理人才。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能力课程,是实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干课程之一。如何帮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强化实践操作技能,更好地与临床接轨,值得每一位妇产科护理教师探索和研究。

一、高职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陈旧

新教育时代下,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不能适应护理专业教育未来的发展需要。首先,临床护理技术与方法相对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理念与技术不断更新,但高职护理教材未能与时俱进,导致其护理技术方法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其次,理论教学内容相对较多,实践教学内容相对较少,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

(二)教学模式单一

从高职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首先,实践训练以模拟操作技能训练方式为主,教师重视对学生开展单项护理操作方面的训练活动,忽视“沟通技巧”“人文关怀”等培养,导致学生对护理操作程序进行机械式的记忆,未能灵活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未能在学生临床见习、阶段性实习之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较晚,其对护理技能的掌握能力不强。最后,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相对不规范。如,在带教中,教师未能给予护生接触患者的机会,仅凭“小课堂”的形式,对护生加强理论教学等,不利于护生专业技能素养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评价不合理

教学评价是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最后环节,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然而,在实践中,教学评价方法相对单一。如,考核评价指标的权重设置不合理,重视学生护理操作步骤,忽视对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指标,导致学生未能对实习过程予以更高的重视,更有甚者,部分护生在考试前“临阵磨枪”,其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相对不扎实,难以胜任未来临床护理岗位的实际需要。

二、高职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为其深入学习创造内在动力。首先,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尤其是男护生,使之对妇产科疾病及护理课程内容有正确的认知,并以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该课程。其次,使学生感受到孕妇孕育新生命的伟大过程,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感知情怀,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对妇产科护理专业给予积极的认识。最后,为学生营造轻松有利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学好妇产科护理学课程[。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妇产科护理学教学实践中,应遵循“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原则,将学校教育内容和临床工作岗位相关联,以拉近学生和护理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首先,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应加强对临床工作内容的融入,通过临床真实案例等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临床症状与解决临床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临床判断性思维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传授理论和技能知识,指导学生开展临床见习、实习,以内化护理专业知识和强化专业技能,并在临床实践中深刻反思和提升自我综合能力。最后,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如“流产”章节中关于患者心理特点内容的讲解中,对学生开展人道主义思想教育,使之保持一定的仁爱之心。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要推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实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尤为重要。首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在学校教育中,模拟医院真实环境而开展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激发学生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其次,标准化病人教学方法的实施。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有效的角色扮演,逐渐掌握临床护患沟通等技能,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促进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应用 PBL 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将临床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教学案例,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该模式下,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全面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促进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评价指标能够客观反映教学质量。所以,新时期背景下,要推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优化教学评价环节。首先,力求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等维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加强合作探究。其次,实现多元化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评价、学生满意度、理论与实操课程测验等方面展开评价工作,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有更高标准的要求,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进行优化,全面提升妇产科护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吉利.雨课堂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8):54-55,58.

[2]刘霞,任婷婷,王斌全,等.情景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2019,5(7):667-669.

[3]沈清,刘书馨,孙婉钧.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秦皇岛水运卫生学校为例[J].现代交际,2018,(17):203-204.

[4]辛翠英.高职高专院校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17,(02):141.

[5]万德年,宋保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