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中数学课程中预习教学环节开展的对策

张伟
  
速读·上旬
2021年12期
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湖北 应城 432400

◆摘  要:数学课改强调,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独立的、有计划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学习活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数学课前预习正是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体现方式。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课程开展中,要通过对学生的数学课前预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和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预习教学;开展对策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知识更加抽象,知识密度更大,知识的独立性更高,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要学好高中数学就不能只听教师讲,学生要学会自己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预习正是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好方式。教师要积极探索在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温故知新,建立关联

复习是为了更好地预习。一般情况下,新知识的形成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的,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复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也能通过回忆相关知识点来唤醒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新学内容,并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教师应该利用复习和预习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好地设计预习材料。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预习案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记忆,充分把握好复习和预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教师通过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新授课的学习中。复习与预习息息相关,学习新知切不可忘了已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可以更好地形成新知识框架。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应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要明白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以此作为新知的生长点,合理设计教学。另外,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擅长温故而出新。复习既能巩固已学知识,也能打开思维,以相近的思路来帮助学生理解即将要预习的新内容。如果不复习,学生可能学过就忘;如果不预习,学生则可能被牵着鼻子走。故复习对巩固旧知有帮助,预习对理解新知有帮助,二者相辅相成,都是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

二、加强预习指导,培养预习习惯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实现精准预习,即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明确预习内容、明确学习方法甚至明确预习后应该尽力达到的深度。教师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每周抽取一定的时间,在不同类型课程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章节给学生演示预习过程。营造班级预习氛围,创造学生预习环境。教师陈列出学习目标,陈述预习目标和要求,借助教学媒体展示学生需要预习的详细内容,将与学习目标相关知识点圈出来,解读其含义,并尝试分析书中例题的解法和运用的知识点,实现知识间的正迁移,解答例题,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导数”时,可以在演示过程中逐渐加入提问学生的环节,用“下一步应该怎么做”,“教材中例题的解法过程中涉及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点”,“学过的知识点是怎么转换成这样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在演示过程中逐渐转换角色,慢慢由教师主导转换为学生参与,再转换到学生为主导,再逐渐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预习,学生在尝试中相互探讨交流,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预习习惯,形成自学能力。

三、合理设置问题,明确预习动机

教师在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安排下,在自主预习环节中利用短而精的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水平,进行问题探究,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明确了预习动机,能够主动发现自己的困惑,带着问题进课堂,从而达到高效预习的目的。教师在预习环节教学中要做好问题思考,根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提出思考问题,或提出一些易错和混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完成预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预习后存在的疑难问题,上课时在课堂讨论。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教师要明确本节课重点内容是要认识什么是一元二次不等式,学会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难点是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在设计问题提纲时,围绕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展开,力求精准、有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什么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联系已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2.如何求解不等式x2-2x-3<0?3.什么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4.什么叫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5.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之间有何联系?问题1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找到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并提示学生和已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加以联系和区别,相信通过类比,学生能更顺利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问题2的设计,意在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这是重点学习内容。求解不等式x2-2x-3<0正是课本的引例,如果学生自己在思考求解中存在困难,那么通过借助课本的提示,应该能够求解出该不等式的解集。问题2的成功解答,则为后面三个问题的顺利解答打下基础。问题3和问题4是承接着问题2的,通过思考求解不等式,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为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做铺垫。问题5是本节课的难点,设置这个问题,意在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三者之间的联系,为求解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相关的题型做一个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基础稍好的同学可以通过对问题2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过程进行总结得到答案,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一时想不到三者有何联系,那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五个问题链突出了学习内容的重难点,且都是围绕教材而设计的,并加强与已有认知经验的联系,意在让学生结合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先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内容,清楚自身在哪些地方存在疑惑,做到心里有数,课堂听讲更有针对性,学习效率更高。

四、结语

学生时代,若想事半功倍学好知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则必须琢磨出一套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鉴于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年龄发展特征,他们的自我调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是需要教师的协助和指导的。教师要在预习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厉晨晨,马文杰. 数学预习:内涵、意义与培养策略[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07):12-17+22.

[2]于航. 新课标高中数学预习策略初探[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7):2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