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以拉祜族民族音乐为例

沈旺超
  
速读·上旬
2019年4期

摘 要: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一直是民族音乐未来发展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以拉祜族民族音乐为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如何以科学、合理的方式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保护和传承;拉祜族民族音乐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我国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它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以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以及世界各民族文化被同化速度加快,许多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正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如何做到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便成为了一个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问题。

拉祜族是杂居于云南西南边境各县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他们善于歌咏,娴于舞蹈,其音乐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在当今本土原生态音乐不断受到外来音乐影响的今天,拉祜族通过近几年对民族音乐的不断创新、保护和发展,使拉祜族的民族音乐走到了世界的舞台上,本文将以拉祜族民族音乐的发展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建议。

一、根据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打造少数民族音乐品牌

少数民族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独特的民族习俗、民族特性,从而也使得每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其独特性。抓住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打造属于该民族的独特的音乐品牌,充分发挥其音乐品牌效应,形成独特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氛围是现代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

以拉祜族为例,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是一个充满活力、热情、音乐动感的少数民族,他们的音乐与舞蹈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其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拉祜族民歌源于他们的生活和生产,自成体系,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拉祜族民族音乐集中体现了拉祜族人民的精神、情怀、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拉祜族民歌语言朴实无华,音乐鲜明生动、通俗易懂、易于传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区域色彩。打造属于少数民族自身的音乐品牌,让大众认识甚至喜爱少数民族音乐,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不断传承。

二、发掘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形成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效应

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产业传承的重要摇篮,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动态博物馆、活体档案馆。

以拉祜族为例,老达保村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拉祜族善于歌咏,娴于舞蹈的特性在老达保这个纯拉祜族村寨得到了充分地展示。老达保村民歌舞“在地”表演就是拉祜族音乐文化的动态博物馆和活体的档案馆,原创民歌歌词采用汉语和拉祜语交汇谱写的形式,加入吉他伴奏、四声部合唱的音乐唱法,在大众音乐和传统拉祜族音乐间构建了一道桥梁,村民对拉祜族民族音乐文化的诠释,在音乐创新的同时对于拉祜族的传统音乐也有良好的传承。

三、开展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艺术

既然提出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那少数民族音乐多样化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失的一环。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包括其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唱法、少数民族乐器等,我们在少数民族音乐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不可一味的使其大众化、单一化,必须掌握其演唱、演奏方法,提高少数民族音乐的鉴赏和表现能力,从而起到保护、传承、发展地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作用。

以拉祜族为例,《牡帕密帕》是拉祜族说唱音乐的代表作,运用了拉祜族特有的古调,格律固定,曲调优美,传统韵味十足。2006年,《牡帕密帕》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牡帕密帕》的传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嘎木科”和“摩八”。“嘎木科”是拉祜语,意思是会唱诗的人;“摩八”也是拉祜语,意思是宗教活动的主持者,类似于祭司和巫师。有幸的是,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老达保寨,这部史诗的传承人还能声情并茂地歌唱,李扎戈兄弟俩就是老达保村的“嘎木科”和“摩八”。除了院校内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以外,拉祜族采用的家庭式教学以及集中式培训的方式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少数民族的村落或聚集地是民族音乐的发源地,在发源地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家族式学习和系统的培训,对于少数民族的保护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四、以社会和民众为依托,构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体系

以社会和民众作为依托,加强少数民族文艺团体、民族音乐机构的建设,文化部门加强对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群众艺术中更为活跃,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拉祜族为例,2006年老达保村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07年,该村的李扎戈、李扎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拉祜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2011年老达保成为澜沧县新建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之一。老达保村组建了“老达保雅厄艺术团”、“达保五兄弟”组合、“达保姐妹”组合,多次受邀到北京、上海、广州、广西、湖南等地演出,还漂洋过海到日本演唱。先后带着吉他走上了中央电视台、走进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杭州大剧院演唱。在社会各界以及国际价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拉祜族民族音乐在近几年的保护和传承中有了很突出的表现,这也是值得其他少数民族音乐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当中最为绚丽多彩的一部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时代的重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保存,而是通过不断地创新、优化组合,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长远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多元化的民族文化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6.

[3]张劲夫,王星逸.拉祜族研究综述——民族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拉祜族历史[J].

[4]张晓松,李根.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的文化特点[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05).

作者简介

沈旺超,男,云南省澜沧县民族文化工作队。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