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关爱留守儿童

王竹
  
速读·上旬
2019年4期

摘 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农民工大量涌现,这样使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在学习和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退步现象。这成了社会、学校极为关注的问题。作为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关爱留守儿童,这就成了农村教师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语文教学

近些年,农村小学生数量不断下降,但留守学生的比例却在不断增加,他们多由老人照料,或托给亲人管护。这些被留下的特殊人群——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学习情况总体不容乐观。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留守儿童一旦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有的甚至厌学、辍学。如何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一直是老师、学校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为在农村从教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是这样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让农村留守儿童能达到既获得知识又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用语文的情感化教育留守儿童的心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对留守学生我们更要倾注满心的爱意。作为语文老师,就应该用学科爱的情感魅力去关注留守儿童学生个体,利用语文话语优势,以情感人。在鼓励中让他们学会坚强,乐观向上,以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投入到生活、学习中去。通过语文学习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最求真理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思想,让他们享受爱的滋润。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因为留守儿童他们所处的成长背景特殊,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勇气,没有魄力,也就没有做事的积极态度和主动性。又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从入学那天开始就独自一人面对学校、同学、老师,他们普遍缺乏自信,于是消极的、懊悔的、淘气的、怀恨的孩子等等都出现在校园中。在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要多给予鼓励、启发,甚至表扬,这样不仅能使回答问题的学生得到自信,也更能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同学的掌声,教师的肯定、赞赏,小小的奖品都会为学生注入不断进步的力量。课堂上我们使“你说得真好”“你真棒”“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和老师的想法一样”等。有时我们也要用亲切的动作如: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和学生握握手,对学生微微一笑等,给学生肯定。每节课我们尽量多地赞赏学生,不仅是问题回答得好,有时学生回答问题声音响亮了,或是坐姿端正了,或是听讲认真了,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使学生从内心得到安慰,找到自信心。得到赞赏,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注意挖掘留守儿童的闪光点

留守儿童大多是自卑的,孤僻的,但他们内心却非常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如果能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才能,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可以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克服自卑心理,有效地发挥语文学习的心育作用。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欣赏和赞美就像阳光一样是学生成长离不开的,有了阳光的沐浴小树才会长的更快、更健康。罗曼罗兰曾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微笑在学生的眼中就犹如阳光一样,它能融化你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它能缩短你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能让你轻易打开学生的心扉。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时,教育学生时千万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用你的微笑去感染学生,用微笑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已成为阻碍留守儿童学好语文的主要障碍素,因此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语文课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觉预习功课的孩子往往自身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也更主动,效率更高。我对学生提出了符合实际的预习要求,然后,在课堂中检测和落实。主要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多读。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读”不单单指朗读,还包括了朗读的各种形式如: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等。通过朗读形式的变化,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提高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是预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二是多查。初读到最后我们要与时俱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语文课堂更具自主性、开放性,让他们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不是一门可以速成的学科,它需要日积月累,逐渐养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素养的“养成”,学生才能收益更多,留守儿童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收获成功。

五、布置作业

留守儿童大多数父母,常年在外,没办法辅导孩子功课,所以改变作业形式,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有积极性去完成。每周必不少的语文作业——与父母沟通:有时是与父母电话交流,有时是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有时是给父母发一条短信,种种语文家庭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增进了家长、子女之间的相互了解。让父母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感情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真正的关爱。

总之,多方面因素决定了农村留守儿童的表现多样性。学校和老师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帮助。爱是教育的基石,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教师应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他们。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心、爱护、教育、帮助这一弱势群体,能早日还农村“留守的孩子们”一片快乐的天空,让他们的笑容更灿烂。

参考文献

[1]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2]张俊良,马晓磊.城市化背景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J].农村经济,2010(3):102-10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