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数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胡美玲
  
速读·上旬
2018年12期

摘 要: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刚需。把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中之中,是教学的必然。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动机;脉络;方法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我们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何贯穿于课堂,也是我们教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多年从事数学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经验,谈谈对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每个学生都具备潜在的思维能力,合理的挖掘方法尤为考验教师。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挖掘学生思维潜能的首要环节,也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一系类因素,我们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在教学中充分民挥主导作用,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按比例”的定义: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简单问题:一个蛋糕,四个人使用,如何进行比例分配,每个人占用蛋糕的比例是多少?学生从中悟出的道理就是按比例分,从而引发学生探索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并逐步引导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起点。如果起点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思维特点,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就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快速有效地展开。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就引入按比例分配。这样从“产生点”上人入手,以旧知识为依托,或借助原有经验,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顺利展开。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此时教学应适时加以疏导、点按,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氢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两个方面,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能培养学生比较的能力。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能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像这样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度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制做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儿,通过学具的直观演示和拼拆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规律,从而抽象概括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2。这样讲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但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并能应用这一公式解答所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掌握了,并能应用这一公式解答所有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像这样从实际物直观出发,通过实物直观去感知事物,获得表象,逐步地借助图像帮助过渡到逻辑思维,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手段多样,需要我们教师在充分把握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进行变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刘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张玲.浅谈数学解题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01).

[2]孔令君.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9(12).

[3]朱婉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0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