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王银银
  
速读·上旬
2018年12期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7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的基本理念又进行了新的阐释,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更系统全面的要求,为以后的教学指明了目标与方向,同时对体育老师提出要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魄强健作为本课程的崇高追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体育教师怎样教学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呢?

第一,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理念在以前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加入进来。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也要与其他所有课程的老师共同努力,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利用体育的特殊育人方式培养好学生。使学生学会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体育学科中育人的具体价值体现,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教师要贯彻落实这个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理解并逐渐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这样就能保证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体育课程健身育人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培养锻炼意识和习惯到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的转变。随着电子产品的高度发展,我国学生喜欢体育活动的热情越来越低了,从以前的喜欢体育运动不喜欢体育课到现在的懒得进行体育活动的现象,已成为学校体育及社会领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按理说,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学校体育课、体育活动应是学生最喜爱上的课程,可是面对普通高中学生,只要是在休闲时间都会迷恋于电子产品,甚至在体育课上也会找各种借口、理由不参与运动。是什麽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除了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之外,落后的体育教育教学观念、多年根深蒂固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是关键因素。体育教师习惯于掌控课堂、机械性地教,学生学习习惯于被动性地模仿学习。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要真正树立“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简单是围绕着学生,或像爷爷奶奶那样惯着学生,而是要努力引导学生向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去前进。要树立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去学的意识;要尊重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需求,改变过去形成的刻板教条、没有创新、循规蹈矩、千篇一律的体育课堂教学状态或模式。要让学生主动学、积极学、乐于学、善于学、最后深入的爱上学。学完以后又要能运用到课外锻炼和比赛之中,使他们真正的懂得明白学习内容的目的,教学内容的作用,从而深刻体验和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意义。要想达到这种目的,我们就要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改变过去碎片化知识和技能教学的现状,例如,再教学生足球传接球中,不再是过去的老师先讲解,在示范,然后学生去做传接球的练习,直到把这个动作全部学会了在开始教下一个动作。而是把传接球融入到实战之中,要让学生先明白传接球的目的和意义,在比赛中的应用,让他们通过比赛知道自己的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们再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他们去学,这样就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达到教学目的,同时他们也可以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

第三,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毕业,有些学生都没有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即使有些爱运动,都只是掌握了部分或一些碎片化的知识,不能形成一套结构完整的、系统的锻炼方式。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会有人去长期参加体育活动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在没有形成锻炼习惯的过程中进行体育锻炼,只是基于短期的兴趣、时间一长,兴趣缺乏,这种运动就会夭折。所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要系统的进行1~3个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学习。这样在三年的学习中就会学会1~3套结构完整的、系统的体育活动项目。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会自己喜欢的1~3项运动技能,既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同时解决我国学生学了12年的体育课,却一项运动技能也未掌握好的这一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特有的重大难题。所以,作为普通高中老师,要在高中三年制定出一套1~3年结构完整的教学内容,不管学生选择一年、两年还是三年都会让他们学到能应用到实践中的活动,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形成锻炼健身的习惯,甚至于积极主动的钻研,全面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充分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活动。由于每个人身体条件都存在着客观的差距,因此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与结果,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达成课程目标,形成体育核心素养,体育教师就要构建出多元化、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体育教师作为主导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采用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对与绝对的评价相结合。尤其要关注那些条件比较差,运动基础薄弱但态度认真的学生,不能像以前一样,只看标准。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他们形成运动的习惯,养成体育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因此作为普通高中一线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深刻解读《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精神和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贯彻和落实。努力排除一切干扰,树立强烈改革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努力改变目前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差、体育遇到技能差、精神不振的状况,促进我国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综合全面发展。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