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汤志宇
  
速读·上旬
2018年12期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各方对大学生的期待定位较高,受到外界的压力和自身思想困惑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多,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十分紧迫,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随后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角度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进行了对策总结,供有关人士交流学习。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现状;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大学生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面对社会竞争,还要满足家庭的期望,我国教育部经过调研,发现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近几年,我国高校发生的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出现逃避、焦虑、厌学、自杀、行凶等等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特点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激情飞扬,人生定位较高,但社会经验阅历不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好的观念能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奋发成才,坏的思想也能对他们的价值观、是非观产生很大的变化,抗击打能力也较弱,遇到挫折就难以自拔,心理问题容易形成问题累加和恶性循环,因为心理问题走向极端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具体表现为:第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缺乏,容易受读书无用论鼓吹,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容易上瘾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或者沉迷出入酒吧、夜总会等成人场所;第二,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在虚拟世界得到了交际的满足,逐渐不愿在现实中与人交往,或者现实交往的能力很差,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出现偏差,心理状态与现实社会脱节;第三,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情窦初开,情绪敏感,一旦感情不顺或者恋爱失败,就难以承受,从此封闭自我,甚至走向极端;第四,没有坚定的信仰。如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在面对就业时,容易见异思迁;对面竞争时,容易怯懦或者不择手段等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是我国目前在世界上已是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向发达经济体迈进,社会竞争十分残酷,目标远大的大学生,既要面临同龄人的竞争可能还要和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进行比赛,我国社会富余的劳动力较多,用人的不正之风还客观存在,均能使大学生产生失落感、挫折感;二是我国现在已普及4G网络,信息传播快,信息规模大,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网络,极端分裂言论不时入耳,大学生抵御低俗信息的能力较弱,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不强,思想容易被不良思潮和歪门邪道入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就会产生社会的害群之马。

(二)来自校园环境的影响

现在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天之骄子、掌上明珠,既在生活上缺乏独立能力,又在心理上缺乏团队奉献精神。一是大学校园的教学模式较为开放,不像初高中时“填鸭式”“逼迫式”的学习,一些没有转变思维的大学生,往往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在学习上受挫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二是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不相同,容易因为风俗、习惯、价值观的不同而产生相互抵触排斥,容易因为人际关系的不融洽产生焦虑。

(三)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一是有些家长对大学生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在家长中普遍存在。家长普遍高估子女的学习能力,一旦有所落差,就倍加责骂,加速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型;二是贫富悬殊的压力,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自卑于富家子弟,不仅仅因为经济上的差距,由于富裕家庭的子女所能利用的资源和见识往往都过于贫困家庭的子女,并且贫困家庭子女因高额学费和生活开支而勤工俭学、校外兼职而产生的学业压力也大大超过富裕家庭的大学生,心理的不平衡已成常态。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关注于某一点的发力,心理问题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学校不应仅仅局限在学习上,生活和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不能只开展心理咨询和课本教育,还要融入到生活和工作的中,实现培养出的大学生,具有优良的心理素质。主要方法如下:一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二是成立心理健康问题机构或协会,多组织促进心理健康的课外活动,做好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对前来咨询的学生有能力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三是发挥好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作为教师不应仅仅灌输课本知识,还应在生活上,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多进行关心指导,对学生评价高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培养大学生坚强的个性。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认识社会,增强抗击打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此锻炼出坚强的心理素质。

(二)塑造良好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学校要顺应我国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契机,把心理教育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学校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背景,就产业的心理问题积极和家庭进行沟通,取得家庭的支持与合作,要和专业的机构合作,多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辅导和宣传,将所知的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治疗。家庭要形成正确的培养观念,客观的看待子女的状态,家长不应把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子女身上,做到多理解、多沟通,接受子女正确和合理的选择或定位,做到开放式的培养方式。

四、结束语

总之,心理健康与否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关键,高校要加快素质教育改革,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家庭要客观看待子女的状态,多相互关心和相互理解,社会要大力弘扬正确的人生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措并举,致力于形成一个科学的教育体系,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胡娇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7(10):258-259.

[2]王美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3):181-182.

[3]魏雪.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7(6):53-54.

[4]王润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现代交际,2016(4):122-12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