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学用的落实

尹星
  
速读·上旬
2018年12期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一词曾这样解释:“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且不论概念的严谨与否,语言学用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根本性的存在。

语文教学的本质其实就是语言教学,反观自己以前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浮于表面,在语言学用这一方面,仍有诸多的不足。

一、字词教学空白,缺乏活力

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字词教育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可有可无,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让学生读一读,纠正读音。如果课时紧张,字词教学很可能会直接被省略,更不用说课文中的中间字词的积累。字词只有在考试之前作为突击复习的内容,反复听写,但是学生掌握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是可想而知的。字词教学近乎空白的现象,造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薄弱。百尺高楼,根基不稳,到了高年级想要在回头重塑,几乎是难于登天。

二、句段品读僵化,缺乏韵味

课文的语言赏析是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语言赏析变成的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的考察环节。学生对于语言的赏析流于形式,更多的是机械化的知识点呈现,缺乏对文本深入的解读,更没有来自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满篇的“生动形象”“具有说服力”“情感强烈”诸如此类的字眼,却并不切身的了解为什么而生动形象,怎么会具有说服力。在课堂的语言学习环节,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语言的美好,这是多么令人遗憾。

三、篇章赏析弱化,缺乏情趣

语文教学中,对于篇章的布局的欣赏学习,逐渐被语句赏析取代,使得优美精致的结构,详略有致的剪裁被碎片化,只见其句不见其文。学生的在学习中,只有缺乏篇章的整体审美意识。“美人在骨不在皮,”经典篇章的赏读中,弱化对整体篇章布局的赏析,就是只见皮而不知骨。其实文章结构的学习是何等的重要,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情感表达,更对我们的写作有着极大的裨益。篇章赏析重新被重视,是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务必实现的环节。

语言学用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语言学用,语文的学习才是有长远的生命力的。语言学用看起来简单,但是更需要日积月累,精心设计,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带领学习感受其中的乐趣。通过余映潮老师的培训,我学习到了以下几点,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实践。

雅词积累。语文的学习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未能践行。在字词学习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调动学生,让学生切实的参与到其中,而不是读两遍。最实用的就是让学生动笔,不仅是单纯的识记写,更要有意识的积累雅词。在日积月累的积累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段式学用。很多文章中的经典段落都有着缜密的写作思路,是进行写作的经典范例。因此,整理经典段式也是整理素材极其

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观舞记》一开头用四句排比假设来描绘了舞者“变幻多姿的旋舞”、“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苗条灵动的身形”,语言灵动巧妙,画面绚丽多彩。结尾又失落的自评语言贫乏,难言舞者的高超,这其实又是高妙的一笔,以退为进,高度赞美了舞者的舞蹈艺术。这样精彩的段落在很多篇目中都有呈现,是极好的写作积累。写景的作文在初中学生的习作中十分常见,我们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相应的设计,积累多种的写景写作段式。

微型写作。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为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及时准确的抓住语言训练的时机,培养学生的兴趣。根据所学的课内篇目,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写作,能够开拓思维,延伸出素材不同的思考空间。《杞人忧天》是最常见的成语故事,那么可以以此为写作素材,让学生自己思考现代生活中,是否还有必要。这样的写作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反思写作的立意,很多同学非常敏锐的结合了环境污染的现状,表达了对地球生态环境破坏的忧虑,认为杞人忧天是先见之明,居安思危;也有同学从人类科技发展的角度写作,认为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杞人忧天实在没有必要。

语言学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得到切实的落实,对学生的基础积累、阅读理解、作文写作不同程度的都这有帮助。所以,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持之以恒的对待语言学用的问题,这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