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注重朗读感受语言独特的魅力

李晓莉
  
速读·上旬
2018年12期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能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从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朗读;体验;兴趣;理解

在校园里,最动听的声音便是读书声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作品中情感态度,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的课堂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在传承中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学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那么老师也一样,如果走上三尺讲台前,老师首先能把书读好,在讲新课前反复去默读课文,当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立意(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段文字、篇章结构),当读出了自己的兴趣,那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能行云流水,激情四溢,用自己的快乐的《巨人的花园》,气势磅礴的《观潮》……自身首先得到体验,才能教授他人,自己理解课文才能去用心讲授。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摒弃,而且应该很好的继承发扬。

二、在范读中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或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教师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底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特别是五年级上册思乡正浓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平谈的秋风中的所蕴含的游子情怀,秋风早看不见,但可感、可触、可闻,当带领学生读出这孤独寂落情怀时,不难产生同作者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共鸣一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一句。

三、在兴趣中朗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么适当地创设情境,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它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1.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2.可以充分调学生学习的热情。

3.可以加速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的进程,当然也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课的激情了。

如在讲解《忆江南》时,可以出示江南独特美景陶醉学生,用视觉美触发感官美,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朗读渴望;再如:《草原》一课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在朗读中,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丽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感受出了景美、人美、情更美的草原风貌,又感受到了热情友好的蒙古情操。如此教学机能陶情操、明其义,也能在无形中理解文本。

四、在理解中的感悟

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理解文本不仅仅是停留在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上,也不单单是局限于对词句的理解上,当然,这些学习、理解一篇课文必做的功课,但是要学生提高朗读的质量,就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表达的情感态度。课文要读出感情就要以此为基础。换句话说,只有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识融为一体的时候,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自然地读出感情,也才能通过他的朗读打动听众的心。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与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并非易事。学生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靠老师的灌输说教,而应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时的心领神会。显而易见,简单的说教绝不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只有发自内心自然流露的情感才是真实的。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四年级上册)中,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做手术前急切的心情,可以采用了转换角色的做法,即假如你是李博士,身为一名医生,当你面对一位身患绝症的患者,你会怎么做呢?在经过一番发言后,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当时李博土的急切心情,朗读时也就不难想象他们读书时的神色了。假设当时这样提问:“李博士在手术前心情怎么样?你能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虽然,表面看两者目的都是一样的,但是区别很明显,一个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一个是置身事外,冷漠无情。巧妙引导学生领会文本情感,其做法有很多,还需要教师的独具匠心了。

培养、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做法还有许多,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和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特点,抓住重点词语、句子、段落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这样教学既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学生在朗读中读出情味,读出意境,读出神韵,受到熏陶,获得启迪,享受乐趣。

参考文献

[1]张玲.注重朗读指导,让课堂散发魅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2,04.

[2]邓东华.诵读经典诗文,感受语言魅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