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思维的培养初探

金玉
  
速读·上旬
2018年11期

摘 要:生活和教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学工作者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建立生活化教学思维,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习和分析学科知识的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应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思维,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生活化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思维;初中;道德与法治

一、引言

生活教育理论提倡采用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中,为优化学科教学质量,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提取生活中的素材,将教材中的知识原理结合生活还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以生活化思维导入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端,因此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思维影响下,教师也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开展教学导入活动。如在《少年有梦》的课时教学中,我就结合初中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熟悉的奥运健儿以及学生喜欢的娱乐明星,如易烊千玺逐梦路上付出的艰辛,需要和组合一起参加活动,但同时面临高考的他也要付出更多辛苦在学业上,最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像这样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工作。

三、联系时事开展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社会时事之间联系密切,学生平时在网络、电视上看见的新闻热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让家更美好》的课时教学中,我就结合有关新闻开展教学,“81岁老人‘被弃’美国机场三天”,在采访中老人说新家不欢迎她,面对这样的问题你有怎样的看法?你认为缓解家庭关系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学生们在讨论中热情高涨,“我觉得家人之间应该多交流、沟通”、“我觉得应该知道家庭矛盾的根源,才能对症处理。”……面对学生的积极发言,我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讨论中,显然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四、以生活化思维创设教学情景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生动转化,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特征,很多时候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如果教师可以从生活化教学思维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则更有利于初中生的高效学习。例如,在《和朋友在一起》的课时教学中,我就结合初中生在学习和交际中常见的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丽丽的性格十分内向,不喜欢和同学交流,并为也不主动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平时就自己一个人学习,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不会说出来,而是自己闷头哭泣。你们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丽丽?”,这样具体的情境和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识学习目标也基本达成。

五、转变训练形式,关注现实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应用到课后实践环节,转变以往的课后习题训练方式,这样的实践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记忆层面,而是通过实践调查促进知识内化。如在课时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主题实践内容开展练习活动,比如在学习《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之后,我就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围绕主题活动“互联网的利弊”进行课后实践,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互联网发展带给生活的便利,如电视购物、网购平台,这样的网络购物优势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便利;但是也有学生在肯定互联网购物优势的同时也指出了其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如不良商家利用网络平台欺诈客户,网络侵权行为越来越严重。综上,学生结合课后实践调查作业,总结出网络的“双刃剑”特点,然后学生们总结网络的利用方法和技巧,即只要是我们正确看待网络的利弊,合理利用网络优势,则网络技术其实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充分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课后实践学习效果良好。

六、结束语

综上,课改背景下,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不可以再故步自封,而忽视应该结合课改理念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扩展实践教学渠道,不再将教学目标仅仅局限在知识灌输上,着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思维,促进知识内化。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应用生活化思维学习该学科,更利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案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俞淡幸.基于教材贴合生活——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5,10(07):133-134.

[2]彭娟.“生活化”教学艺术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11(55):254-255.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