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以读促写”的有效途径

赵文佳
  
速读·上旬
2018年11期

“以读促写”的理论由来已久,是语文教育泰斗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但是这一理念在高中语文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知道阅读对写作的影响巨大,但对怎样通过阅读有效促进写作有迷惑。因此我们可以针对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探讨“以读促写”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

1.学生对作文写作存在畏难情绪

一直以来,在中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这三大难题中,作文又排在第一位。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有一种本能的畏惧心理,这样的消极情绪影响了作文教学的顺利展开。

2.学生的文学积累严重不足

高中课程多,不少学生重理轻文,绝大多数课余时间都被习题训练和考试占据,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提分不明显的语文学习上,能完成课文学习已经不错了,如果让他花时间在课外阅读上,他觉得是浪费时间,因此绝大部分高中生阅读时间少,阅读面窄,阅读量小。同时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不足,导致学生的文学积累严重不足。

3.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上,作文教学被固定在某个时段,老师出示题目,简单说明要求后便任凭学生去写,然后教师劳心劳力的批阅,选出优秀作文再进行集中点评。这种模式造成作文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对写作过程的指导缺乏针对性,没有有效渗透写作技巧,学生拿着题目无从下笔,评讲后就抛之一边,教师很辛苦,学生收获却不大。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丰富表达方式

鉴于以上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探索以读促写的有效途径中做了以下尝试:

1.鼓励阅读,实现有效阅读,增加学生文学积累

俗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自古以来,无论平民百姓抑或是文人墨客都比较看重阅读积累对写作表达的作用。唐代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元朝程端礼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都是古代文人的写作体会。鉴于此,我们要鼓励学生阅读,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只有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学生才能够在作文写作中厚积薄发、一气呵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比如读多少本书,推荐书目是什么,阅读量不得少于多少万字,制定详实的阅读计划,并且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检查读书情况,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指导学生站在创作的角度阅读

很多家长说,孩子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作文还是那么差?这句话建立在一个逻辑上,那就是阅读能提高写作水平,但是真实情况是,一般的阅读是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也就是说纯休闲,纯欣赏式的阅读是不能提高阅读水平的,这种阅读只是一种感受,一种信息的获取,要想提高写作水平,除了体验式的阅读外,还应该学会精读,要站在创作的角度来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可以反复读,反复品,体会文章好在哪里。

比如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叫《蓝色蛹·金色蝴蝶》,文中有一句“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我想逃,无奈跑不出去。”这句话中“母亲临死前冰凉的手指,父亲的叹息,后母的面孔”有很高的写作技巧:第一,这体现了作者出色的剪辑技巧,类似于电影的蒙太奇的手法,三个镜头,时间在向前推移,事情在向前发展,节省了大量文字,只用了三个短语,这和平时作文中有的同学记流水账的写法相比好了太多;第二,细节抓得好,引发人想象,给人深刻的印象,“手指”“叹息”“面孔”这三者的选择非常见功力,“手指”能体现拉不住母亲,母亲弃我而去的意思,而且前面加上“冰凉”来修饰,更能体现主人公悲凉的心境,我们仿佛看到了可怜的孩子紧紧握住母亲已经冰凉的手指,并且痛苦不已的画面,这就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第三,三个短句,结构都是偏正式的,放在一起做后面“在我眼前飞转,织成一张无形的网”的主语,虽然句子较短,但密度比较大,传达的有效信息多。

再比如余秋雨的《道士塔》中有一句描述道士塔外形的句子“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这十二个字看似普通,实则非常精彩,因为描写得非常精准,并且语言非常典雅,有形有状有色,而且用“呈”字来写“形”,用“近”字来写“状”,用“敷”字来写“色”,极有分寸,又避免了重复,用一种类似于文言的表述,配上四字的句式,和谐优雅,很见功力,使塔的形象如在眼前,所以这十二个字既注重遣词,还注重形式。这就叫好的描写。

教师引导学生像这样站在作者怎么写的角度精读文章,就容易发现写作的秘诀。所以,可以在讲阅读的时候强化技巧的指导,养成批注阅读的习惯,开展摘记活动。很多人认为摘记就是摘抄所阅读文学作品中的优美语段词汇,其实不止于此,遇到形式内容兼美的文章还可撰写美文提纲,摘记文章的框架,写作特色及谋篇布局。

3.围绕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实现读写融合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人为的将其割裂,而应当发挥互补,共同促进的功能,引导学生将阅读中提炼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例如,学完《赤壁赋》后,发现配套的练习册上有一篇题为《读懂苏轼》的散文,结构层次非常清晰,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结合的很好,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积累李白的人生经历和经典诗句,然后进行仿写,题为《读懂李白》。

又如,在学完《游褒禅山记》和《荷塘月色》后,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学校的“校花”——垂丝海棠,写四百字的作文片段,要求运用三种以上的修辞,还要有观察位置的变化,最好能有恰当的议论。《故都的秋》中让学生思考写北国的秋为什么还要写南国的秋,引导学生自主理解对比的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鼓励学生积累,教会学生站在创作者的角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把阅读和作文整合起来,围绕阅读,开展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实现读和写的融合,让学生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做到这些,学生估计不会再怕写作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