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

张燚馨   
速读·上旬
2018年11期

摘 要:在研究国内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差异性课题时,在不同环境与教育模式中3岁儿童与5岁儿童表现出的分享行为特征是不同的,因为5岁儿童的思维都高于3岁儿童,而且5岁儿童在分享行为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性;在整体效果上看学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之处;儿童所处的环境会严重地影响到儿童分享性行为;本次研究不仅展现了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一些特征,而且也展现出了社会文化对儿童今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差异性

1研究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差异性的方法

1.1本次研究的目标

本次研究的目标是观察当地学前儿童分享行为的地域差异性、独生子女、年龄差异性。由于南部城镇学前儿童分享行为差异性较小,城市中的非独生子女家庭较少,因此本次研究的对象选择地是在西部地区,会将西部地区2~5岁儿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参加本次研究对象共有160名儿童,其中西部农村独生子女占整体的25%,3岁儿童占52.5%,5岁儿童占47.5%;非独生子女占整体的23.75%,3岁儿童占50%,而5岁儿童占整体的50%;西部城市独生子女占整体的26%,3岁儿童占整体的49%,5岁儿童占整体的51%;南部城市独生子女占整体的26%,3岁儿童占51%,5岁儿童占49%。

本次研究的方法借鉴了诺恰特研究人员的研究模式,在研究的过程中设置了8个分享事物的环节,随后观察学前儿童分享的一系列过程及分享行为的特点。这8个任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分享事物的数量是否均匀;第二,分享事物的种类是否相同;第三,分享儿童是否将糖豆分配给接受者;第四,学前儿童是否有权分配事物。为了解决3岁儿童对数量的迷茫,分配事物的数量不能超过8,在1~4分享任务中,学前儿童及扮演者接受者有扮演者分享者。在5~6分享任务中,儿童扮演者分配者与非接受者,在7~8分享任务中,学前儿童只负责分配工作,由于主试者先选择一种事物分享给自己,因此,在这里学前儿童在里面会扮演分享者与非选择者的角色。

1.2分享事物需要使用的道具

在分享事物的过程中需要一个能够装下物品的盘子,两个敞开式的纸杯、两个相同的玩偶,若干个封口式的塑料袋,两种外形特征完全不同的事物。学前儿童在分享物品的过程中要与主持者坐在一起,在两者之间的桌子上摆放一个盘子。当主持者将分享的物品放置在盘子里时,要保证盘子中的物品不同重叠在一起,在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纸杯放在盘子的两侧,要保证两个杯子的外在形状要相同,在杯子的颜色上要选择两种颜色不同的杯子,以便分享着区分。主持者将两个杯子放在封口式塑料袋里,并告知学前儿童分享后的物品可以放进袋子里带回家中。在整个分享环节中,主持者要将整个活动记录到本子上。

2研究的结果

2.1学前儿童分享事物的划分状况

要以年龄性别、成长环境的差异下来分析分享行为的维度,在本次研究中要详细的记录分享者分配物品的形状、数量百分数等,并通过所获得数据予以分析。

2.2年龄上的差异

在1~4分享任务中,学前儿童在分享的过程中处于基础情境中,在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生活环境、性别等方面时,会通过分享物品的数量与种类来考验儿童的分享行为,以此来了解不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下的分享特征。

以儿童的年龄作为研究对象,在1~4分享任务中,儿童给自己分享物品的数量会设置为因变量,考虑到儿童年龄上的差异性,因此使用t检验方式来表明。从分享的数据中可以得知,3岁儿童与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之间的差异性较为明显。以下以儿童的年龄与生长环境设置为组变量,4个分享环节设置为内变量,对儿童分给自己的物品数量进行混合式计算分析,从结果上可以看出,儿童的年龄与生活环境的主效应较为明显,而分享行为中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之间的差距没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在此可以得知,分享物品的数量与种类对3岁儿童与5岁儿童来讲不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分享行为,这也表明了不管儿童处于怎样的生长环境,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分享行为朝着他性方向发展,最为明显性行为的是5岁城市独生子女身上。

3讨论

从以上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3岁与5岁儿童的分享行为具有利己性,但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利己性概率要高于3岁儿童的利己性。这些结果都与儿童的社会推理性、注意力、年龄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相关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证实了学前儿童大岁数处于道德观念发展阶段与定向阶段。在快乐道德主义中,儿童会先考虑自己收获的利益来帮助他人,分享性行为的总体效果不太理想;而自愿给予帮助的儿童,可以将他人的需求作为帮助的依据,因此,可以真正帮助到他人,自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物品。3岁儿童在于他人进行交流时,无法准确地了解到他人的情感,也无法正确意识到自己的行为,3岁儿童的道德观念水平较低,只关注自己的需求,而5岁儿童由于拥有与他人交流的经验,因此,它能够了解到他人的感受,比3岁儿童的理解能力要强,社会道德观念也会有所进步,从而相对表现得较为有利他。

参考文献

[1]魏甜甜.体育活动中学前儿童合作行为的指导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2]高术桢.人类发展生态学视域下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31(02):31-35.

[3]王芳.绘本教学对中班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张燚馨(1983.08.24—),女,汉,籍贯: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