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

蔡再文
  
速读·上旬
2018年11期

摘 要: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核心素养

在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入,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发展智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全面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堂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个概念体系正成为新一轮德育工作的方向。

对于小学的德育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住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于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做到。

一、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在实施教育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要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能力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阶段是人一生的启蒙阶段,教师的思想、品行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因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楷模。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尊重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关爱,用爱渗透到教育中,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地道德意识。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明确掌握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践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让他们能够真正受到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独立性意识和道德认知,形成初步的独立道德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道德认知

核心素养的主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小学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要为此打下良好的基础,必须培养学生的初步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先队主题活动、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有利于发掘学生潜能,有助于学生的动手参与,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

三、加强家校联通,提高学生素质

在核心素养下的德育工作,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家长的带动下养成热爱劳动、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其中,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就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需要争取家校联合,同心协力帮助孩子,才能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笔者在教育上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班上有一个小男孩,是独生子女,他家三代单传,爷爷奶奶和父母都把他当宝贝。父母想隔开他,但他的爷爷奶奶就是不同意,怕孩子受委屈。笔者知道这情况后,主动上门家访。首先跟他爷爷奶奶谈心,告诉他们孩子的独立能力对今后形成独立人格和独立品德的重要性;然后,跟孩子的父母交流,讲解了孩子由于家里的溺爱以致在班里不合群的情形。然后和他们一起探讨共同研究制定了教育孩子的方案:把孩子从他们身边独立出来,并要求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通过开展班级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融入班级大家庭。经过笔者和家庭的联手教育,孩子渐渐地改变了原来的不良习惯,提高了独立学习生活能力,到了四年级,还被学校评为助人为乐的红花少年。

四、注重实践活动与德育相结合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的首要工作。在核心素养下,学校必须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对良好道德品德具有诱发、熏陶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要紧密结合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乐趣的同时磨炼学生的意志,接受心灵的洗礼。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志愿者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到村里进行义务活动;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做义工、献爱心,通过关心孤寡老人,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心别人的思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工作,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在德育工作中全面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让我们的小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白中军.小学德育模式建构特征问题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7-10.

[2]贡和法,张雯霞.浅谈学校先进德育文化的建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7-10.

作者简介

蔡再文(1968—),男。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