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论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张继有
  
速读·上旬
2018年11期

摘 要: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从学生的作业与考试中来评判。故作业的选择布置就需要我们老师认真思考,学生通过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一方面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形成能力,还有就是培养思维品质、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和应试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作业布置;有效性

一、习题设计要按照课堂最低要求,促使学生对基础题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水平确定习题的起点,习题选择要按当堂课的最低要求设计,体现记忆的知识习题化,这样选择习题不但可以促使学生对基础题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困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只要他们听课了,他们就会解答一些基础题,尝到学习的甜头,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听课,而认真听课又反过来使他们学得更好,从而使学困生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学习之路,有效地减少学困生的数量。这类作业一般就来自课后教材的习题,一般要求当堂完成过关。

二、设计操作性作业,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对数学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圆的面积》我设计的作业是:把学具中的圆片进行剪拼,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出圆片的面积。同学们纷纷动手把圆剪成若干相等的小扇形,拼成已学过的四种图: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三角形、近似的梯形、近似的长方形。同学们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很快算出了圆的面积,这与传统的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的教法相比,思路开阔的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转化”思想得到了熟练应用。我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加深作业印象。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

例如,学了“年、月、日”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设计2018年的年历,孩子们有的设计成一年12月的一张,有的设计成每月一张的12张,有的是双月一张……多有创意啊。

三、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十分重要。设计作业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故事、谜语、童话、游戏等形式,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把作业看作是没有负担的学习,乐在其中。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例如:学习“圆周率”后,可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数学大国的历史。学习“统计图”后,可布置学生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等。这些源于生活的、不拘一格的数学作业,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四、题组作业设计要寻异求同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通过题组练习,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本质的理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不同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能找出最佳的解题方法,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同时组内部不同习题之间的难易程度是有层次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如: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后,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盲目性,可设计下面的题组:

(1)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梨树比苹果树多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2)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3)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梨树比苹果树少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4)果园里面有6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5棵,果园里共有果树多少棵?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从整体上把握这几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数学知识有很多队里概念,如多与少、已知与未知、左与右等,如把这些概念建立在对比题组中,能使学生从对比的习题中学会比较分析,提示题与题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在思维中逐步建立知识网络体系。

五、作业设计要起到查缺口、补漏洞的作用

由于数学技能的学习过程是一步接一步的,逻辑性非常高,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础,一步出差错,则影响后面各步的进行。因此,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查缺补漏。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收集学生练习中暴露的典型错误,这些错误正是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是教学中出现漏洞的地方。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备好两作业本,一本教师批阅的。一本学生批阅的,学生批阅的这本要求学生在进入把所有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题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作答,学生错误的过程用黑色笔作答,正确的过程用红色笔作答,在每次考试之前要求学生至少通读一面错题本。当然这需要教师一而再、再而三的循环选编此类相应的习题,使学生在某个有问题的知识点上的雪球经过连续几次的查缺补漏之后雪球越滚越小。这样选编习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错误→矫正→错误→矫正的螺旋过程中理解错误的本质,挖掘错误的根源,从中获取教训,优化自身的认知结构,确保在考试中不犯或少犯类似错误。

总之,要想让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更有效,教师一定要多下一些功夫,去发现更好的布置作业的办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礼寅.深化例、习题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学研究,2009(4).

作者简介

张继有,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