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宋树平   
速读·上旬
2018年11期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快速地进入教学领域,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化学教学服务,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直观性,起到传统化学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初中化学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引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使学生观其境、闻其声、耳目一新、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绪言时,让学生观看课件录像:高山流水、汽车奔驰、基因解谜、克隆技术、纳米材料等。“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在学习“空气污染”时,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又如:讲原子的构成时,先播放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又如: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时,上课开始先播放一段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重要性,使学生对它们又有了新的认识,渴望知道它们是如何制取的,还有哪些性质,有自己想试一试的冲动,给新授知识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里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演示效果,突破实验难点

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感官刺激不强。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进行模拟实验,可灵活地放大和缩小,加快和减慢化学情景。又如将浓硫酸稀释时错误地把水倒入浓硫酸,可通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成功的乐趣

如讲原子的构成时让学生观看flash动画: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粒子”围绕“球体”高速运动。动画模拟“白磷分子”和“氧分子”,再分别拆为原子,最后重新组合为“五氧化二磷分子”的过程。

(四)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教学容量、辅助学习总结

如进行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部分的复习、比较、小结,用传统的方法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或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如制成课件,按键即呈现出来。也可制作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素材库,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实验。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恰到好处

运用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体,这一点必须明确。特别是在当前的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从属的。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也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有的教师认为当今的教育改革就是教学工具的革命,即用电脑取代教师、黑板、粉笔,产生了“电脑万能观”,误认为只要采用了电脑教学,教学中的一切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二)信息技术不能取代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化学理论运用于生产实践的桥梁和中介。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所以说化学实验是不可替代的。我们主张化学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学生获取第一手资料,享受第一感觉。

(三)不能照搬别人现成的教学软件

信息技术教学要以优化教学目标为宗旨。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有所选择和加工,注重择优,千万不要图省事,照搬不误。最好是根据教学情况、学生实际和教者风格自己制作课件。

(四)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顾此失彼

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计算机在使用时,学生容易关注生动有趣的画面,而忽视教师的点拨,教师应留心观察,适时提示和点拨,随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使之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三、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误区

(一)模拟实验来替代化学实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可以使抽象的理论教学内容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然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二)用屏幕来替代传统板书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生动形象、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板书被淘汰的时代的到来,相反,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无法替代的。

(三)用人机对话替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随着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大为拓宽,交互型的网络教学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机会。然而,人机交流仍然无法完成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过程。人永远是活动中的主体,信息技术知识辅助教学活动,教师应当注意教学中的主次地位,避免本末倒置。

总之,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恰当应用它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无目的、无计划的滥用。

参考文献

[1]钟柏昌,李艺.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整合信息技术的分析(下)[J].学科教育,2004(6).

[2]朱可彬.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信息技术,201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