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少教多学”背景下科学活动中记录表的策略研究

翟晨林
  
速读·上旬
2018年9期

摘 要:“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而这正是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最本质的初衷。

关键词:“少教多学”;记录表;科学活动;创造力

课题研究内容是“在科学活动中如何让记录表体现教师‘少教’实现幼儿‘多学’”,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记录表”,二是“少教多学”。“记录表”可说是载体,“少教多学”则是目的。

一、记录表的形式

1.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全班记录。幼儿的个人记录表现出幼儿个体对事物、现象及关系的理解。幼儿的个人记录不断积累就形成了幼儿的“成长记录”“发展记录”。这既是幼儿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记录,也可以成为教师评估幼儿发展的依据和证据。

幼儿小组记录表现着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索发现的过程与结果。这些记录成为具有共同经历的小组同伴间经验交流和分享的内容与依据,也常常会引起孩子们争议和讨论,引发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

幼儿全班记录常常是在幼儿个人记录、小组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以主题墙饰的形式展示出来。它呈现了全班幼儿在围绕某个主题,经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和达成的共识。

幼儿从个人记录到小组记录再到全班记录的经历,能使幼儿初步感受知识产生和经验的获得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化和普遍性的过程。

2.描述性记录和统计性记录。描述性记录是幼儿科学记录常用的方式,它是用绘画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如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某天的天气状况,自由地表达自己对当日天气的理解和认识,在他们的记录中甚至会有人物和与天气无关的背景。

对于“记录表”,大家在平日活动中实质上已有相当的关注和认知,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记录形式。那么如何让其体现教师“少教”实现幼儿“多学”呢?这实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3.不同探究阶段的记录。在探究的不同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和指导幼儿采用各种适宜的记录形式,来支持幼儿的探究活动。

活动前的猜想记录是幼儿在活动前记录所要探究的问题、探究方法以及预想的探究结果,它主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初始想法和已有的经验水平。

活动中的记录是幼儿记录在探究(主要是观察和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以在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便易行的表格上记录。

活动后的记录有几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记录活动的结果和发现,一种是记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活动后的记录和活动前的猜想记录设计在同一张表格上,有利于幼儿将亲身经历后的发现与活动前的猜想作比较,从而丰富、扩展和改进自己的经验。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记录表的设计

众所周知,就幼儿阶段的年龄特点来说,幼儿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主观性、以自我为中心和拟人化,这使得他们往往不能客观地、真实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因此,教师应尊重幼儿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鼓励他们用艺术、文学的语言和形式,甚至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为孩子们提供探究和了解事实的机会,鼓励他们在探究的重要阶段进行记录,使他们以尊重事实的方式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客观解释。通过我们的反复研讨,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实验记录表的设计方面我们获得了许多经验,现总结于下。

1.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记录表。虽然对于幼儿来说,只能用绘画、简单的符号等方法来进行记录,但为了能从细节来培养幼儿执着、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我们建议记录表格设计要正规,禁止随手绘制;为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记录表的表述建议采用图文结合的表达方法,文字要求采用正楷字体;同时为避免记录表的设计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建议每张记录表采用同一个色系来设计制作。

(1)理解思维意识,确立培养重点:小班幼儿思维简单、具体形象,多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小班幼儿尽量采用实物进行记录,记录的时间应尽量缩短;更多采用集体呈现的形式,逐步培养其记录的意识。

(2)了解前期经验,采用不同方式:记录情况的呈现与幼儿自身发展水平及习惯表现模式不无关系,教师对此应有相当的了解,并据此作出准确判断,进而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指导方式。

2.明确的意图,隐性的指导。好的记录工具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把教学目的、操作规则、操作要求、操作任务蕴含于其中。

(1)有目的性的操作:幼儿带着记录表操作有一种任务意识,防止幼儿盲目操作或只满足于单纯地玩的过程。因此,记录表在这时起着隐性指导的作用,将教师的“教”暗含其中。

(2)有针对性的分类:记录的元素必然不止一个,因此需要记录什么内容、孰前孰后都是值得斟酌的。有针对性地选择并分类,给予幼儿的是清晰的认知。

(3)有辨识度的结论:记录的意义在于给予幼儿一个将操作结果再现的机会,所以无论成功与否,势必会有一个个体的真实结论。这也是记录表中的重点,需有相当的辨识度,能让人一目了然。

三、成果的分享

此环节为解释讨论、表达陈述环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验结束时,教师要让孩子带着实验记录与同伴分享、交流、讨论。可以自由交流,也可以小组或全班集体讨论,将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再把讨论的结果表达出来。

1.及时交流,提升意识。记录后的交流,不仅是实验的再现,也是意识的提升。通过记录表,幼儿将个人的结论与他人的呈现联系起来,并在质疑和肯定中达以共识。这是在原有经验上的据实提升,实现着新经验的建构。

2.积极互动,了解意图。交流分享环节还营造着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幼儿自我解说中,他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其意图。无论是幼儿,抑或教师都能在此过程中实现“多学”。而此行为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能力,在了解中肯定,在学习中提升。

最后想说的是:到底是空白表格好还是教师预设的表格好,我们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要先想清楚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少教的是什么,幼儿多学要学什么,教师要先了解清楚这个问题,在来看看是什么样的记录表合适。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