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农村学校学生唱读现象

赵袁
  
速读·上旬
2018年9期

我刚接手三年级的学生,发现这个班的孩子造句都造不好,写作也写不出东西,读书唱读点读情况严重。尤其是作文水平一直无法提高,我苦思冥想这些的病源都在于学生的朗读的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我刚接手三年级的学生,发现这个班的孩子造句都造不好,写作也写不出东西,读书唱读点读情况严重。尤其是作文水平一直无法提高,我苦思冥想这些的病源都在于学生的朗读。因为学生读不好课文,就无法找到语感,没有好的语感就写不成句子。同时书读的少了,背诵也成问题,更不可能积累更多的好词好句。通过我一个月的努力,现在这个班的孩子不但造句水平提高了,写作文也流畅多了。

就农村小学学生唱读现象我做了以下调查:朗读时点读情况严重;朗读时唱读,一字一顿,每个字都要拖音,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集体读书的时候出现抢读,语速过快,有添字漏字等。往往一篇课文读完后,不知道这篇课文所说的内容是什么。更谈不上体会优美的词句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能初步立即,鉴赏文学作品,受高尚情超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出现唱读现象的原因

1.幼儿园养成的习惯。学前教育,采用的朗读教材往往都是郎朗上口的儿歌类。久而久之养成了拖音拖调的习惯。

2.本身我们所属皖中江淮官话——淮南地区的方言,如平翘舌不分如z和zh,c和ch,s和sh;前鼻音后鼻音不分,如an和ang,in和ing,en和eng;h和f不分。声调中的扬平没有;还有说话不够字正腔圆并且语气生硬有关。

3.与教师息息相关。作为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自身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就要严格要求说好普通话,并且做到字正腔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错的发音不能做到及时的纠正。对于学生的朗读不太重视造成的。

4.农村的学生阅读条件有关。农村的孩子阅读的书籍较少,没有城里的孩子多喝丰富。家长的意识也较淡薄,留守儿童较多。只能靠学校少许的图书和教课书。城里的孩子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大书库或者去书店阅读。

二、纠正问题的对策

就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提高并且纠正学生的读书的坏习惯。

1.加强并且重视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往往有的老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只要把拼音学好,会写认简单的字就可以了。其实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这个与学生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如果这个环节不能纠正其的正确发音和朗读,这对今后的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低年级段的语文教学首先要选择有耐心和责任心的老师担当,普通话水平较高的人担当。能够给孩子创设较好的语言环境。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和朗读错误。

2.培养好的朗读习惯。利用多媒体,早读课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每课配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模仿。并且教授一些关于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之前提出合理的朗读要求如:看清楚课文中的文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时候遇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把朗读当成一项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3.对于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朗读符号。如:

“v”——表示感情的停顿,打在该停顿的字行之间。

“凵”——表示前后句子关系衔接紧密,中间停顿极短,划在该连的字行下面。

“●”——表示语法、感情的重音,打在相关字词下面。

“○”——表示重音轻读,打在相关重点字词下面。

“→”——表示平调,即句尾的音平而稳。一般用于陈述句,划在句尾。

“?”——表示扬调(升调),即句尾的音先低后高。一般用于疑问句,或表示感情激动、亢奋、惊异和呼唤等句子。划在句尾(也可在句中出现)。

“??”——表示降调(曲调),即句尾的音先高后低。一般用于肯定的语气,感情强烈的感叹句,或表示愿望的祈使句等。

“‖”——表示节拍(节奏),一般用于诗歌。划在词后。

“⌒”——表示语气延长,朗读时候,字音读的长一些,声音要擎住,要恰到好处。

“~~”——表示颤音,喉部颤抖。

如:古诗《牧童》

草铺//很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明月△。

我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了以上的这些符号,并且亲自泛读,再让学生诵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同学特别喜欢这些符号,每次他们预习课文的时候就用铅笔自己在书上画一画,然后第二天再和其他同学比一比。这样提高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4.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1)营造自学的良好氛围,给每个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书,思考。应该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应该还课堂给孩子,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体会。老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或者同桌教学的方式,教师充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对话者的角色。严格遵循新课标,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2)重视多种形式的读。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情感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随着语文教学改革革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必须以学生为主,课堂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自己在读书中体会课文的内容。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安排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不同形式。充分的应用各种方式让学生读。如三年级上册第11课《秋天的雨》甚至可以采用朗诵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3)及时纠正错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唱读及错误读音的地方及时纠正。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朗读能力及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往往这个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喜欢。

(4)利用可以用的多媒体资源——电视。要求学生每天观看《新闻联播》《动物世界》《同一首歌》、文艺晚会等,模仿主持人跟着说。适当安排一些活动,如国旗下的演讲、小主持人比赛、普通话比赛、相声等等。

总而言之,朗读时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人们常说“老师传授学生一壶水,老师需要有一桶水”。这告诉我们在纠正学生朗读水平的同时,我们老师也应该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朗读基本工训练。同时,学生跟读多媒体的录音的效果,当然没有教师的亲自示范效果来的快和好。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