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王成言
  
速读·上旬
2018年9期

摘 要: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向来是中学语文授课的目标,因为它的教学质量会直接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中。但是在当今的中国,语文阅读教学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授课老师能够在教学中,注意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快速有效的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有技巧的找到文章主旨。就如何提高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提出以下办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一、重视学生第一次阅读课本的体验

大多数的中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喜欢一些漂亮优美的东西,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阅读中,娟秀典雅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得到中学生们的喜爱。其次,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与阅读作品的文学内涵达到心与心的交流。如果学生的阅读水平,只能处在这些文学作品的表层,不能够体会到作品的真实含义和情愫,那么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学能力产生巨大影响。甚至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文学创作作品时,只会语言上的表述,没有一点情感上的倾诉。一名好的老师能够在学生首次阅读前,带领着他们深层次的体会作品的内涵,并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他们能够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比如:在学习鲁迅的《少年闰土》这一课时,要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看文章,让他们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既能达到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独自阅读时,会产生很多有趣的想法。闰土的银圈跟哪吒的乾坤圈是不是一样?那只猹咬不咬人?闰土的捕鸟装备我家里有没有?针对这一串问题,开展授课。闰土项上带的银色项圈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用来保佑他平安的,可以体会到当时的社会是很封建迷信的。哪吒是吴承恩的作品《西游记》的一个人物,他的乾坤圈是战斗武器,这两个不一样。如此一来,即能帮助学生理解到鲁迅那个时代封建迷信很重这一深层体会,又促进了教学的多元性,让学生了解四大名著《西游记》还有其作者,吸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改变现代死板阅读教学方式

在现代语文阅读授课中,老师总是只按照自己的备课方式。将一篇课文分成多个组成部分,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机械教授给学生。这样的教课方式非常死板,课堂很沉闷,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造成学生的乏味,致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老师学到的知识,他们没有在阅读中增强自己对文章的分析能力。他们对文章的知识构架很模糊,对老师的讲授接受不了,最终导致他们对自己的所学一无所知。

例如:构建一个特定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更容易达到教学的目标。在一些优美的科目中,可以找班里几个同学让他们进行分角色阅读。阅读当中还可以加上他们的动作。在学习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代表风的同学朗读“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其他的同学可以代表山、草、桃树等依次进行朗读。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生在阅读中,会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体会到作者要表达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更深层的含义。

三、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

一加一等于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加一会超过二,这就是合作的力量。有许多初中的老师在教学中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然而这些风格有时会让学生们接受不了。老师们在备课时就设计好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流程,他的想法思路都一一列好,就连让谁回答哪个问题都制定好。然而,这种教学在实施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教学中是需要交流的,这种设计好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整个课堂就像个钟表,每个齿轮都按照预定的时间步骤旋转,无视了讲课的真实有效性。学生们课堂学习中,找不到自己阅读的空间,老师的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再也无心阅读。

例如: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是中学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是很重要的。当学生与同龄的学生一块学习,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时,竞争就开始了。相信每个学生在这种互相学习与竞争中学到的会更多。学生在学习《老王》这一课的时候,先要让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其次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自己阅读的心得体会,相信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看法。

四、结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一篇好的作品,将对学生的语文阅读产生极大的好处。这样一来,让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从“让我读”变成“我要读”。学习需要慢慢积累沉淀,不断地阅读,日积月累会对学生长生极大的好处。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前老师只是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使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共同努力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岳二平.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0(28).

[2]陈永忠.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课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