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关于师生恶性突发事件的几点思考

杨媛东
  
速读·上旬
2018年8期

摘 要:近年来频发的殴师、弑师案件,不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让人们越来越多的了解到当老师的不易,特别是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笔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与问题学生相处、交流的无力感。我们的教育到底是不是哪里出错了?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老师有敬畏之情?怎样才能让教师重拾教育信心?

关键词:校园矛盾;师生关系;恶性循环;自保模式;教鞭

四川的学生群殴教师事件、湖南的弑师事件……近年来不断报道的师生恶性事件,让人们越来越多的了解到当老师的不易,特别是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笔者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与问题学生相处、交流的无力感。面对那部分学生,简单说教,甚至好言相劝都是不起作用的,想要采取适当处罚来管教,但又不敢深管,因为一旦引发师生矛盾,最后受害一方极有可能是学校、是老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师生关系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紧张?校园矛盾何时才能真正化解?

一、师生关系为什么会变得如此紧张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学校,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次整合,好多老教师是从八九十年代教着最优秀的中专、技工学生一直走到今天的,大半生的职业教育生涯,碰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从前的学生,对知识有渴求,对师长有敬畏。闲谈中聊到现在的学生,现在的教育,气氛中瞬间充满了挫败感。大家纷纷表示现在的学生太难管了,油米不进,对老师缺乏最起码的礼貌和尊重。

很多人片面地把师生间的紧张关系归结为老师教育水平、教育方式上的问题,我们不排除教师队伍中有个别教师在教育能力、教育方式方法中存有缺陷,但当师生矛盾变得越来越频发、越来越惨烈,甚至更多的出现在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校、名校时,还能简单的把罪责扣在老师的身上吗?也有人认为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缺乏最基本的约束和管教,养成了他们唯我独尊的性格,无视学校、无视老师,并且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学生们具备太强的叛逆性,他们往往会通过顶撞老师、与老师对着干来体现自己的存在感。这样的心理和态度很容易就会引发师生矛盾,甚至引发殴师、弑师的恶性事件。

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社会和法律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学生犯错误的保护伞了,一旦师生间发生矛盾或冲突,社会舆论往往就会一边倒,将所有矛头指向老师,指向学校,到那个时候,老师纵有万千苦衷,也是有口难言。当事件搬上法律讲堂,《教师法》PK上《未成年人保护法》时,老师和学校更是难有胜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和教师都成了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和法律“保护”的学生,恶劣行为得以放纵后,只会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师生间的紧张关系非但不能缓解,反而陷入非常危险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当学校和老师开启“自保模式”,最后受伤的会是谁

当教师管教学生过程中所带来的风险不确定而且风险日益增大的时候,出于一种自我保护或防护意识,一部分教师就会持一种不管教的态度或立场。教师管教学生首先可能面临的风险是,教师自身可能会受到学生的报复或伤害,当前频发的因管教学生而致学生伤害教师的案件,使许多教师不得不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可这样一来,不但降低了教学质量,还会助长许多学生不良习惯的养成,加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冷漠。可是学校和老师如果不注意“自保”,一旦中招,势必就要身败名裂。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旦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因为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受到了伤害,一旦伤害发生却又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那么身边的其他老师就不得不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了,穿上了小鞋的教育还怎么能迈开步伐正常行走呢?最终受害的只会是许多无辜的孩子和家庭,教育也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这就像白岩松在谈到医患关系时所说的一样:“今天你骂了医生几句,表面上吃亏的是医生,其实真正受害的却是明天的病人,但谁又敢说你不是明天的病人呢?”我要说,今天你骂了老师几句,甚至打了老师几下,表面上吃亏的是我们老师,其实真正的受害的却是我们明天的孩子,未来的希望,但谁又敢说你没有孩子或者说未来没有孩子呢?

三、将教鞭还给老师,让老师敢教敢管,重拾教育信心

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过度解释、社会舆论和家长,集体没收了教师手里的教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由管教变成了说教,可为什么当教师放下教鞭不打学生时,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拿起棍棒打起了老师?以及过度推崇的赏识教育,又将老师的说教拧为夸大其词的赞美教育,对学生犯下的错误泛泛而谈或者是点到为止,试问真的是夸一夸就能让孩子知书达理、尊师重道,就能让孩子成才吗?从频频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学生恶性事件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教师管教学生的规定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对管教的规定非常具体,教师在管教学生时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哪些方面应该管,应该以什么方式管,他们的教师都了然于胸,既不会导致越权管教,也不会导致管教缺失。我们的法律也应该是这样,将教鞭还给教师,赋予教师敢教敢管的权力,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既有约束,又有底气、有信心、有保障。

师道尊严需要整个社会去维护,更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明确和保护,今天的教育是谁在教育谁?渐行渐远的师道尊严又从何说起?尊师重教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反思。

作者简介

杨媛东,性别:女;民族:汉;籍贯:云南保山;职称:中级讲师;学历:本科;单位:云南省保山技师学院。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