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胡辰
  
速读·上旬
2018年8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合作学习教学形式是现阶段教学课堂中应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在学习教学模式,旨在“物尽其才”,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扬长避短,集思广益,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一定的进步。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要阐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兴趣爱好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目标之一。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教师有着天生的畏惧感,相反,给学生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学生便会表现出极大地兴致。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从而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智力,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那么,具体该怎么开展呢?

一、革新观念,激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冲击下,为教育教学带来曙光的同时,也带来全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做到革新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有度,教学有法,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加强合作交流,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需要做到发挥合作探究的教学优势。

1.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课堂是学生学习发展的主要阵营。传统教学课堂之所以枯燥、低效,主要是因为学生和教师都没能找准自身的教学定位。教师从课堂预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全部一手包办,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想走。闭塞的教学方式,既磨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打击教师的教学激情。想要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教师应当营造和谐、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多跟学生交流沟通,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才能有效激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

2.重新分配课堂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团体形式开展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能将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给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中优等生、后进生穿插分布,4~6人最佳,物尽其才,保证人人有话说,人人有进步,优等生带动后进生,中等生看齐优等生,通过发挥小组集思广益、扬长避短的教学优势,助力学生的学习发展。

3.重新界定教师、学生的角色定位。课堂上的“教学”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想要高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重新界定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教师是课堂上的领导者、发起人,学生是学习的执行者,教师上课做到导学有度,学生学而有法。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并非全部将课堂交给学生,应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要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点,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

二、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强化合作效果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学习基础、思想意识、后天努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关键点是发挥每个学生特长。在进行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交流,必不可少。教师要告诫学生:切勿一意孤行,当其他的小组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时,应当虚心接受,通过和平交流的方式,最后选出最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话语权,发挥其特点,最终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统计》相关知识点时,笔者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4~6人最佳,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

2.利用多媒体播放大商场营业时段的监控录像。

3.让学生以团体的形式统计这个时段小孩、成年人、老人的人数。

按照这些步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集思广益、扬长避短的学习优势,有观察录像的,有记录信息,有检验结果和承包结果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合作情境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一举两得。

三、实践探究,创新合作形式

数学是一门依靠思维活动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严谨的思维意识,不能迅速认知知识要点。只有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数学学习。笔者发现:学生喜欢游戏,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是带着“玩”心态去进行学习的。笔者经常组织学生以团体的形式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有关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内容时,笔者就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将课堂稍作布置,准备一些纸币道具。

2.组织三两个学生上台进行“购买学具”的情景剧表演。

3.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币,买卖学具,认知人民币,总结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情景剧表演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灵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刚敲定的六大核心素养“实践创新”中指出:承认学生的社会属性,提升学生的社会参与性。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将目光转移到课堂之外,扩充课堂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在周末的时候,笔者经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团体实践活动,如调查自己身边亲人一周吸烟的数量;爸爸妈妈一周的花销等等,认真记录、整理、归纳,最后呈报给组长,组长交给教师。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实践价值,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数学观念。

以上仅是笔者的粗鄙见解,旨在抛砖引玉,望广大教育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齐庆书.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15(20).

[2]王金玲.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