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作用

田益芳
  
速读·上旬
2018年8期

摘 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它起着生活到课堂、从学生经验到教学内容、从旧知到新知的桥梁作用,起着新旧知识逻辑上的衔接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导入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作用;原则;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有许多环节,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节新课的开端。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新授课初绽光彩。正所谓“课伊始,趣亦生”。导入如同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提升;导入如同一座工作桥梁,从旧课入手引出新知,承上启下;导入犹如一部乐曲的第一个音符,具有定调作用,其演奏质量直接影响整个课的气氛;导入犹如一支导火索,在教学中能唤醒学生,点燃、引爆学生的感情之火。教师对新课巧妙的导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学课导入的作用

1.导入直接决定着学生每节课学习兴趣和态度。好的新课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创设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全体学生主动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导入环节能把学生以往的学习和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能消除课外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注意力、情趣的影响,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3.课堂导入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情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导入的原则

一般地说,导入新课、设计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有的导语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的补充,还有的虽然从内容上看关系不大,但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但是与教学目标内容无关的不要硬加上去,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新课的导入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的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形式热闹,摆花架子,更不能占用过多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一般两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

3.新课的导入应具有吸引力。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4.新课导入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阶段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意识。

5.新课导入形式要多样。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入时要注意配合,交叉运用,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否则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三、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巧用旧知,搭桥铺路,这是数学课常用的导入方法。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2.巧设悬念,巧设疑问,引导探究。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出示题:明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芳芳也是12岁,她却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你们学了今天的新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利用投影录像、图片等手段,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供特定的情境。

4.故事、谜语等激趣导入,激发联想。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有关的故事、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先出示一则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能比较快地猜出来)猜出来后顺势导入,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5.实物演示,开门见山导入。小学生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罗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实物教具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时,我先准备了一大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的实物形体,让学生先分类,再说怎么分的,让学生从直观的实物中找到了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思维由具体到想象,比空洞的说教有效得多。

6.由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生活导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很多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贴进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题:一条环形跑道,甲运动员2分钟可以跑一圈,乙运动员3分钟可以跑一圈,丙运动员5分钟可以跑一圈。三名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多少分钟后他们能同时回到起跑线?鼓励学生多求出几个答案后,要求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分析不同答案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学生引到了真正的学习状态。

当然,导入的形式远不只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因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J].

[2]小学1~6年级数学教科书[J].

[3]小学1~6年级数学教师用书[J].

[4]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标准[J].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