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浅谈《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战争观

郑春玉
  
锦绣·下旬
2021年6期

摘要:本文从“残暴之战”“罪恶之战”“救赎之战”三个方面探讨了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战争观,以期望有利于更加清晰、真实地了解海明威本人及其作品。

关键词:海明威;战争观

《丧钟为谁而鸣》是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的主要代表作之一,该小说曾经影响了几乎所有参加欧洲战争的美国士兵,小说中的主人公乔丹对生命的热爱和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曾经极大地激励了美国反法西斯战士们的英勇斗志。本文详细探讨了《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战争观,以期望有利于更加清晰、真实地了解海明威本人及其作品。

1残暴之战

在小说中,战争是残暴的。作者描写了战争期间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

在一个村庄里,法西斯分子将所有支持共和国的村民驱赶到村里的屠宰场并且全部击杀,然后又将这些死去的人的亲人们带到村里的理发店,进行残忍的折磨,将其中的少女和妇女的头发全部剃光,然后进行侮辱、糟蹋,主人公之一的玛利亚就是因为经历了这样的折磨造成了精神错乱。小说描述到:“长枪党党徒把被杀者的亲人捆绑成一串,带到村里的广场,一个个折磨、凌辱”,而玛利亚“她是村长的女儿,敌人拿她开头,他们把她拖进理发店,几个人按住了她,几个人割下了她的辫子,一个用长枪的人用割下来的辫子抽打玛利亚的脸,然后又用鞭子塞住她的嘴,并扎住脖子,在脑后打结,接着用理发店的推子在她的头发上乱推。”敌人把她从理发店拖出来,又把另一个姑娘拖进去,“他们推推搡搡地把我带进广场对面村公所的大门,一直上楼到我父亲的办公室,把我按在沙发上我拼命挣扎,直到我什么都看不见。我挣扎到…到……直到有人坐在我头上……我就咬他……后来他们蒙住我的嘴把我两手反捆在脑后……别人就糟蹋我”。

小说中,我们能感受到战争中的残暴体现在了双方的每一个参战人的身上,在战争中生命似乎是最不被在乎的。

2罪恶之战

西班牙内战爆发的时候,海鸣威就曾在对朋友的信件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场战争并没有意义,战争的双方都不是绝对正确的”。海明威对于战争的观点也融入了他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之中。对生活在共同土地上的战争双方来说,战争不仅仅只是对于人身体上带来巨大的伤害,而且还使人在不断加深的战争之中承受着战争对于情感的剥夺,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是战争带来的死亡,更为残酷的是他们还必须承受暴力行为给他们的良知带来的重负。

小说一开始,游击队中的老向导安塞尔莫就因杀人这种暴力行为而感到忐忑不安,“杀人者迟早会变得丧失人性,我还认为,即使杀人是必要的,它仍然是桩大罪过,事后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赎这个罪”。显然,安塞尔莫内心并不愿意杀人,杀人对于他来说是罪过的。他对于那些死去的敌人们也充满了同情和愧疚,他说:“我看了他们一整天,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区别我们之间的是那些所谓的命令,那些人不是法西斯分子,即便我是这样称呼他们的,合适他们和我一样都是穷人”。这样的负疚感不仅存在于共和国的游击队一方,在敌人那方也存在着类似的感受。目睹同伴和聋子一伙死亡的贝仑多中尉在取胜之后感慨“还有什么事比战争更坏呢”。除此以外,罗伯特对自己杀人的行为也有着深刻的反思,他曾扪心自问“你已经杀了多少人?我不知道。那么你有杀人的权利马?没有。可是我不得不杀。你杀掉的人当中真正的暴徒有多少?很少…”这样的良知谴责对于罗伯特的内心是无比痛苦的,他和安塞尔莫一样有着“人性的善良”。然而,在战争中,他们被迫做着违背人性的事情,他们在杀人的过程中是没有任何情感可言的,但杀人后他们被内心的罪恶感深深的折磨。

3救赎之战

在小说的扉页中,海鸣威引用了英国诗人约翰·堂恩的格言:“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个土块,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海鸣威在这部作品中,字里行间都在不断的表达约翰·堂恩的这句格言,因为在亲历战争的海鸣威来看,战争在不断的席卷人们生存的世界,就像一场破坏力巨大的风暴一样,所有人都无法幸免于难。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战争述说着战争中人们的理想,昭示着生存在这古老的土地上的人类对于家园大地上的热爱。在没有战争之前,山坡上田野里起伏的麦浪、天空中的苍鹰、打谷筛糠时喝的一陶罐水、你胯下的马儿、腿下夹着的卡宾枪、小山、河谷、树林里的小溪、河谷另一边的群山,一切都那么生意盎然。在战前交战双方都拥有一样的价值观、一样的信仰,但是战争却毫无保留地隔断了这一切,使他们反目成仇,在同一片土地上互相残杀,完全忘却了这片曾经属于自己的美好家园。小说中,玛利亚的名字是和圣女玛利亚的名字相同的,他金色的长发就像生长在家园中的金黄色的麦子一样,海鸣威所塑造的这个人物代表的其实是作为西班牙大地纯洁的象征。然而,战争的到来,玛利亚却亲眼目睹了她的父母被残忍杀害,而自己也被敌人剃光了头发并遭到了侮辱,所以其实玛利亚被侮辱也暗示了“纯洁的西班牙大地”遭到了伤害。小说中描述到当玛利亚第一次端着饭菜出现在乔丹的面前时,乔丹便对年轻漂亮的玛利亚一见钟情,而玛利亚对乔丹的爱从一开始便已经深深的陷入到无法自拔的地步,这样热烈的爱在战争时期显得格外的醒目,而乔丹的出现显然是对玛利亚的救赎,这也预示着乔丹对西班牙大地的救赎。海鸣威运用玛利亚与乔丹的爱情结合预示了只要那些依然热爱这片土地,这个家园的人们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那么他们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重新建立这片西班牙大地,这也体现了海鸣威的救赎家园的理想。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海明威间接地表达出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和安稳生活的期待。

参考文献

[1][美]海明威(著)程中瑞(译).战地钟声[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05-01

作者简介:

郑春玉(1986.1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武警警官学院基础部 四川 成都 61004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