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程感悟

王西京
  
建筑创作
2012年1期

  引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拉开了帷幕,大明宫等项目纷纷启动。关于遗址公园如何建,建成什么样引发了诸多讨论,报纸上也不断见诸争议或宣传,规划设计单位也根据各自的理解在一轮轮的投标中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同时,随着对大明宫做法肯定声音的加强,许多最初的困惑与疑问随之明朗,大家对建设思路初步达成了一致,对遗址公园应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这一基本问题有了基本的共识(见《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篇》序言,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时光进入了“十二五”时期,以汉长安城为标志的全国第二轮遗址公园建设又将进入实施阶段。在此期间,有必要对前一阶段的工程实践进行总结,以便真正使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消除专家及社会各界对建设中种种问题的担忧,特此将我们在公园建设中的一些经验做法总结如下,与文物保护和规划设计的同仁们探讨。
  要不要规划设计,做到什么程度?
  任何项目都要有规划设计,似乎不须讨论,但遗址公园则是另类。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之初,许多单一方面的专家,认为古遗址区是考古区,是属于专家的,甚至只要拆除掉上面的民房和违建,地方政府及建设者的任务就完成了,最好是什么也不要动,可以留待考古界几十年、上百年的反复发掘、教学。看到满目苍夷,他们就欣喜,听到有建设,他们就恐慌。
  遗址公园不只属于专家,更属于为保护遗址公园做出了辛勤努力的社会和人民大众。社会的保护努力必须服务于社会,遗址公园应该成为社会教育、社会服务、大众休闲、群众旅游的综合场所。遗址公园建设的好坏,评价权依然在广大群众手里,在包括考古专家在内的各界人士手里。
  遗址公园的建设,应该坚持考古规划与计划优先的原则,但往往因为公园广大,受建设周期及政府目标的影响,不可能等到考古工作情况全部清楚后方开始规划设计,所以往往是一个“边发掘、边设计、边建设、边开放”的过程。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应对详细规划进行充分的研究,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主干路网沿线可能涉及的文物遗址要清楚,否则如有变动,会引起较多的改动,破坏规划的结构完整性:小的路网及服务网点的建设可基本确定,如有重要遗址出现也易于调整。
  规划设计的组织
  规划应以策划为基础,策划应是融合了考古、遗产保护、规划建设、项目设计,特别是旅游发展的综合文件。任何最初只考虑保护内容的遗址公园将在今后运营中面临巨大的困难,入不敷出,难以自我维持,面积愈大,资金缺口会愈大。好的项目策划与旅游计划,应争取使公园达到财务上的自我平衡,规划设计也应围绕这些项目内容来安排和组织。
  大明宫遗址公园作为一个初步探索,建设伊始,在各个重大项目上,我们广集思路,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看到方案是个兴奋的过程,选择方案是个痛苦的过程。有些方案大家一看就是心目中想象的样子,如丹凤门,南游客服务中心,北游客服务中心等,有些等待多轮,甚至即将推迟建设,才看到理想的方案,如宣政殿、紫宸殿的标识展示等。在御道广场区,虽然我们最初也有设想,可方案出来后并不理想,倒是后来的北京院方案启发了我们,感觉这样的广场更加宏大,更使人易于体会当时的氛围。
  规划设计项目的落实仍以国内单位为主,遗址公园上的建设都属于文保工程,要求设计单位有相应的文保资质。但由于工程量大,任务多,有文保资质的单位较少,设计力量也不够强大,所以我们多采用联合设计的方法,请有资质的单位在文保方面给予指导和协助。
  遗址公园的小项目较多,但涉及大的系统性及综合性项目还应由实力较强的大设计院担当,这样会省去许多协调上的问题,避免细节上的忽略。
  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所有的规划设计文本上都写了无数的原则与方法,这里写的是我们实践后感受最深刻的几点:
  1.与遗址的安全距离:工程与遗址要避让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在实施中不会损害真正的遗产。如我们在太液池岸边设计中,新岸线退老岸边分别为5m~10m,丹凤门、玄武门等,均对遗址线做了安全的退让。
  2.临建的原则:遗址区的建筑要求是可逆的、简易的。按现行的建筑规范设计,构件尺寸大,地基处理深,基础选型复杂,主体简易却不简单,花费巨大,所以除丹风门等特别重大的工程外,其余都应符合临建的原则,同时允许遇重大灾害结构可修、可补,适当降低抗震设防等级,提倡以单层钢结构为主,采用便于拆卸及重复使用的新型建材。
  3.服从整体原则:公园所有建筑及设施建设应符合并服从公园的整体氛围,如大明宫公园,建筑多为土黄色,服务设施多为咖啡色,标识标牌多为灰底色。各种室外遗址标识按类别采用不同但又相对统一的做法,简洁明了,格调统一,便于识别。
  4.对遗址最小触动的原则:建设中必须经过遗址的区域,应把触碰减少到最小,如道路设计,按通常的定两点标高,拉纵向坡度的话,会产生许多土方削方,极易损伤遗址,所以遗址公园的道路设计要求随坡就势,只可填,不可挖,依地形而定。
  在建设太液池北游客服务中心时,经过普探,发现了三处小遗址,周围更是遗址密集,无可避让。经过反复推敲,我们及时调整了部分设计,做了很小的挪动,丝毫不伤及这三处水道、水井遗址,并把他们组织在建筑的室内及走廊下,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修建宫苑区的东西干道时,我们将道路两侧的遗址做了覆土标识,道路下的原有夯土遗址在路面上也用黄色的砾石面做了标识。在遗址公园建设中,对于必须跨过的小遗址点或片,也有必要进行完善的保护,同时给予充分的标识。
  5.最简易达的原则:最简的往往也是最好的。设计的方法日臻先进,应用的材料日臻完美,但许多并不实用。在遗址公园中,会有许多地下遗迹点需要标识。如大明宫的御道上,北宫墙的水道上及建福门下柱础等多处,采用封闭的玻璃视窗,代价巨大,而且即使采用电加热玻璃,也难以避免雾气结露,不易观看。所以我们进行了整改,在后来的设计中采取了普通钢化玻璃做顶并架起,周边开放通风的办法,大大节省了造价,困扰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包括三清殿及望仙台的上下楼梯,微缩景区的高架木栈道下的钢结构铺设节点等等,我们都采取了最简洁,易达的方案,避免了繁缛的设计、装饰,讲求最简,也与遗址公园所要求的整体感是一致的。
  御道广场,一片土黄色的砾石,雨后更是澄黄动人。为了达到与古时黄土广场空间的一致,我们进行了反复斟酌。过去含元殿殿前场地保护工程中选用过仿黄土的泥质材料,不适宜大量人流,而且见水后湿滑昏暗。汉阳陵保护工程中的部分路段选取了黄色沥青,但观察后,凡车辆摩擦多的地方就掉色,久之则不均,所以我们选取本色为黄的砾石作为面层材料,永不掉色。为了节省造价,只在路面层覆盖了4cm厚的一层。园区道路中,我们分别用黄砾石与灰砾石为1:3及3:1,应用在不同区段,既达到了设计的效果,也降低了造价。
  6.图纸效果图的真实表达:遗址公园整体来看,建筑量不大,但小工程多,且多在室外,外观要求严格,材料及用材尺度稍有不慎,极易影响整体感觉。鉴于工程小且易被设计单位忽视,所以对于所有室外可看到的地方,如道路、堤岸、小品、构筑物、夜景等均要有效果图来真实的表达,以确定取舍,对材料也要认真选样,确保同一设计理念,同一材质贯穿全园,这点千万不可因工程紧张而忽略,否则极易造成返工。
  实施中的其它几个问题
  参与设计的单位大多为民用建筑设计院,熟悉民用建筑的规范及施工方法,将之应用于文保工程或靠近文保工程的地方则未必恰当,所以一定要考虑笼统按图施工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些场所,设计中碍于场地限制,设计师自觉已与遗址留够了安全距离,但出于进度考虑,施工单位采用了挖掘机,往往扩大了基坑或基槽,容易触及遗址,所以在设计安全距离时,应予足够,施工挖掘在靠近遗址或在遗址上取孔时,应坚持采用人工挖掘。
  因为施工单位在遗址工程方面的经验也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对其进行文保方面的培训与讲座,也是非常必要的。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对损害文物、遗址的行为要严惩重罚。
  方案既定后,应加强施工图的审查环节,应尽可能使所有设计管理人员及相关图纸审查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参加每次方案会议,确保对公园总体精神的理解深入到每一个人。因为牵涉遗址的修复、诠释及环境特点,要本着自然生态的原则,对每一图纸方案的效果图,应存档以防止最终效果与起始研究时有所偏离。
  遗址公园由于较大,所以许多地方在夜晚不作为参观考虑,夜晚参观的话,应有再行设计的线路。因为以白天参观为主,所以白天的效果应是第一位的,一切景观及小品的照明灯具应尽量隐蔽,做内藏式设计,确保美观。
  场地上的标识标牌设计。按通常感觉已经大小可以的,放在广阔的空间后,可能会比预想的感觉小,所以设计之初就应予适当加大,亦可在现场看样确定。
  对于摆放较密集的小品、雕塑等。还可结合具体环境、树木、广场或草坪的开阔程度,做大范围的模型,来研究相互关系,确定尺度,完善作品。
  绿化实施中,因为遗址区较大,许多地区不宜种植,所以除考虑因应历史格局,历史景观外,在遗址公园上以疏林草坪的景观为好,便于适合场所要求,也容易避免落入普通城市公园的感觉。
  道路及小型集散地设计,如果只考虑遗址本身路网结构及步行参观需求,容易做的较窄较小。随着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对遗址公园的重要参观与检查也逐步增多,宜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前提下,在重要景点前,设足够行车的道路及必要的回车、停车场地,并对相应路面及场地需按行车路面强度设计,以满足运营后需要。
  结语
  大明宫遗址公园已经建成开放了,从群众反映、运营效果及专业公司的调研报告来看,我们的景观点不是像某些专家说的多了,而是还不够,还应在加强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做出更多有助于阐释文化遗产,融教育休闲为一体的特色景观,服务于人民大众。以上是我们规划设计中的一些感悟,有经验,也有教训,藉此提出,以为其他建设遗址公园者参考,衷心希望中国的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切实的保护,遗址公园建设的更好!
  作者:王西京,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大明宫保护办副主任
  收稿日期:2011年9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