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单霁翔
  
建筑创作
2012年1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力量和价值越来越为全社会广泛認知,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给国家和地区发展带来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我们应该紧紧把握历史机遇,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工作定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融入经济社会、促进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实现新时期文化遗产的应有尊严
  长期以来,由于認知的局限,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往往被忽视或低估,一些地方甚至将文化遗产视作城市建设的“绊脚石”和经济发展的“包袱”,导致在日益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资源不断减少,文化记忆快速消失,许多文化遗产在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下,面目全非,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尊严。面对错误的認识和严峻的形势,文物部门鲜明提出“向往美好生活的城市,必然使文化遗产拥有尊严,而有尊严的文化遗产,必然使城市更美好”。
  西湖是位于杭州市中心,具有千百年深厚积淀的文化景观。近年来,杭州西湖启动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中心,地价,房价全国最高的区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是,由于多年的文化坚守,“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文化景观得到保护,推动了城市建设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今天无论是漫步苏堤、白堤,还是荡舟湖中,三面云山中看不到一幢侵入人们视野的不协调建筑。西湖保持了尊严,彰显了城市特色,赢得了国际社会赞誉,今年全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列。
  强调维护文化遗产尊严,就是要依法落实各级政府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使人们从思想上認同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用世界的眼光、历史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深刻認识文化遗产的价值,認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将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文化遗产成为人们生活中最美丽的地方、最具魅力的地方,最有品位的地方,成为城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成为国家和地区的骄傲。
  文化遗产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以来,社会上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等方面始终存在争论。针对这些事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问题,文物部门积极探索,直面回应,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化遗产保护要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
  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前,3.2km2的遗址之上居住着10万民众,350万m2杂乱无章的建筑占压其上。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众生活、城市建设之间矛盾尖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逐渐沦为城市中最“脏、乱、差”的“城中村”、“棚户区”和“建材市场”。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使考古遗址得到了永续保护;使10万民众提升了生活质量;使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促进:使城市获得了一个大型文化公园;使城市文化特色得到了彰显,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找准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从根本上扭转了大遗址保护的被动局面,成为既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又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范例。目前,首批12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已经建成,赢得社会普遍好评,23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积极响应。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新实践,为构建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理论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广大民众是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使用者和守护者,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和希望。
  四川重灾区桃坪羌寨是规模最大的羌寨,居住着400户羌族民众,在“5·12”汶川地震中,坚固的碉房、高耸的碉楼遭受重大损毁。震灾发生后两个月,桃坪羌寨保护抢救工程正式开工,采取的方式是把当地民众组织起来,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在当地老工匠手把手传承下,村民们采取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式,将羌寨修复了起来。我们体会由当地民众参与家乡文化遗产保护,不但使他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以工代赈”,每位参加抢救保护的村民三年来获得了5万元左右工资,更重要的是当地民众创造的传统技艺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承。
  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坚持和实践,近年来,在新疆“坎儿井”文化遗产保护、安吉生态博物馆建设、“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建设、南海一号沉船整体打捞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动员当地民众和社会力量,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工程,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民众的热烈欢迎,深入民心、深得民意。实践证明,只有当地居民倾心地、持久地自觉守护。才能实现文化遗产应有的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只有全体民众积极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之中,才能使文化遗产保护形成强大的社会意志。
  作者: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
  收稿日期:2011年9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