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春茧”的记录与纪念

  
建筑创作
2011年12期


  本期杂志,我们对“深圳湾体育中心”项目做了全面的回顾总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的成功建设,为“大事件”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样板:由此,“亞运会”、“大运会”、“全运会”等运动赛事在全国各地城市催生了大批规模大、设施全、造型新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一个个新生的“城市标志”支撑着一场场惊艳的开幕式闭幕式;庆典的烟花在城市上空陨落后,人们逐渐开始追问,“大事件驱动下的科学决策和建设是什么样的?”,“不同城市的合理建设标准是什么?”,“赛时的短暂效应与赛后的长期利益哪一个更重要?”“大型盛会的建筑遗产怎样影响着我们?”
  深圳湾体育中心,显然也处在“大事件”和“标志性”之中。通过阅读项目设计者的文字,我们可以窥见城市体育中心与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新型工程技术如何在扎实的传统工程设计功底上生发并在现实条件中变通应对,可以体会大型工程背后的大型团队间密切地关联协同,并可以感受他们如何在专业理想与现实要求中努力求得自己的答案。
  两篇论文《国家体育场看台设计》、《面向世界的无障碍设计:国家体育场无障碍设计》。是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主体育场两个设计专项的研究,其中丰富翔实的具体设计经验、具体设计参数,可作为体育场专项设计的重要参考,是值得建筑师留在身边的“设计手册”。
  本期杂志在约稿阶段时,深圳湾体育中心的总体负责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副总建筑师王兵,已在弥留之际。他没能参与撰稿,也没能等到本期专辑的最终印制完成。我们想象着,他向我们的读者描绘,从1990年的北京亞运会、2000年北京申办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馆到2011年的“春茧”,他一路走来的仆仆风尘,他短暂而充实的人生旅程中的每一次辗转与升华。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