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云南大学呈贡校区规划之“山水校园”的设计思考

张军 周南 李跃虹
  
建筑创作
2011年10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世上最伟大之恢弘壮丽的气派与境界往往不拘泥于常规,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不拘一格”的面貌和场景。
  关键词:景观轴 环道 记忆营造
  
  走进已有八十五年历史的云南大学,富丽堂皇的法式建筑,希腊式的圆柱和中国传统的科举考场赋予其浓厚的文化底蕴,兼中西方文明特色风韵。坐落在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明清云南贡院旧址上,几百年来,云南贡院的山灵水秀,文远昌荣之气脉就一直绵延不断,成为今日云南大学为国育贤的学术文化之魂。
  气势巍巍的会泽楼,追思悠悠的古贡院总使人感觉到最高学府的庄严与胸襟,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如此凝重、伟岸,让人产生一种神圣的仰视。当看到清晨的阳光穿过高高的银杏枝叶投影在爱因斯坦名言石碑的时候,当坐在钟楼绿色草地上望着夕阳静静地从梁思成、林徽因设计的映秋院飞檐上落下时,可以感受到在那些自由、深邃而修远的思想熏陶下,这校园已经由木香,花香和书香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灵性。
  如今的云南大学以“立足边疆,服务云南,提升水平,办出特色”为办学思路,力争把云南大学建设成西部一流、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要达到这一目标,现有教学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发展规划,云南大学计划入驻呈贡大学城规划建设新校区。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位于昆明市呈贡县新城东南部雨花大学城片区内。毗邻吴家营片区,乌龙片区和大渔片区。校区建设用地位位于关山水库东面,雨花片区南北向主干道尽端,西面距昆玉高速公路约300m。距昆明市二环路15km交通便捷。校区规划总占地面积,267km2(合4016亩)。
  “携自然之气,汇人文之灵”,我们本着“以自然为本”的前提,一切思维理念,设计手段,空间营造都本着“从自然中来,回自然中去”的原则,坚持“人与自然互生共存协调发展”的自然观,建生态化校园。根据地形分析,应充分利用基地丘陵山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特点,合理组织校园建筑布局,把人文,传统,现代、科技等元素更好地和自然地形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校园。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世上最伟大之恢弘壮丽的气派与境界往往不拘泥于常规,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不拘一格”的面貌和场景。往往可以概括出其泱泱大度,包罗万象,生机无限的精神气质和总体面貌。
  校园用地整体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形成自然主峰气势。四周南高而北低,平均自然坡度约为0.8%~1%,最大高差约20m,稍加整理即可为整体校园排水坡势。除少数林地外,地表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造利用为校区的绿化景观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我们把具体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组织到实际的地形地貌,山水空间中来。规划轴线及景观视线设计
  根据地形分析,我们利用基地丘陵山地特点,合理组织校园规划布局,把人文,传统等元素更好地和自然地形相结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我们所主张的“山水校园”,“有机人文”的校园规划设计理想。对此,我们结合主客观等多方面因素,设计“四轴、一带,五山、三水”的规划理念,体现“山水校园”的自然公园式校园,历史厚重感和传承感的人文校园,体现适应现代化校园的信息化,网络化、感效化,功能化的科技校园,体现人文,自然、传统、和谐的新时代综合性高等学府。
  
  1 “四轴”:四轴归山,把人文传统融入山水景观的泱泱大度气势之中
  
  (1)学校礼仪轴线
  北侧主入口校门区——校前区——新会泽楼——校园森林公园主峰,从城市主干道一侧学校主大门及平坦开阔的门前广场,经过起伏平缓的校前区,高山抑止的九五台阶,庄重沉稳的新会泽楼,直至校中心森林公园山顶。此为学校行政礼仪景观轴线,为学校正面主要形象,以体现百年大学深沉而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背景,结合原场地中树木,巨石等原生景观加以云大风貌的小品,雕塑,植物使校前区整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辅相成,既恢宏又自然有机,气势非凡:
  
  (2)人文庆典轴线
  西侧关山水库——次入口景观大道——人文展演广场——大礼堂——校园森林公园的景观轴线,形成校园“背山面水,远眺滇池”的恢宏气势,并在轴线上组织集中的广场,大量景观绿化、森林等自然。人文、传统景观,形成一条人文气息凝重的人文景观轴线;
  
  (3)知识思考广场
  南侧图书馆——知识广场大湖面——学生服务中心景观带——体育中心——尖山的景观轴线,因为次轴线位于学校教学、生活的中心区,所以布置建筑与景观以亲切,和谐。怡人、舒适为主要思想,图书馆周围留出大量疏散广场,结合花草、树木、雕塑,水景等营造出宽松,优美的学习、生活、运动的环境;
  
  (4)城市景观视廊
  雨花片区景观轴线——校园湖区——银杏大道——信息景观长廊——尖山自然景观轴线。选择用自然水体“泽湖”做节点,使城市轴线“隔而不断”,更为城市景观轴线增加自然绿化元素;
  
  2 “一带”:在教学中心区及图书馆知识广场区组织一条贯穿式的“银杏大道一信息景观长廊”
  通过这样一个带状的集学习、读书、思考,交流、展示、体验、活动。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精神空间结合充满人文传统气息的广场,建筑、雕塑、小品、水景、绿化景观共同营造一个新校区的精神生活中心。在水系森林景观衬托下,信息景观长廊宛如知识的殿堂、学习的客厅、交流的平台、心灵的净堂,使人文传统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和谐统一,并将云大的可记忆性自然景观重现、传承下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自然将这些云南大学传统校园景观文化印在脑海,找到归宿。
  
  3 “五山”
  校园内有森林公园主峰、起凤、腾蛟牌坊处两座小山,呈现学校正面面朝新城呈贡,将磅礴气势尽收眼底,校外有尖山,作为学校绿色背景,远处西眺有西山;
  
  4 “三水”
  结合场地特性,在信息景观长廊的南、北形成两个开阔的湖面,既为景观节点,又是尖山景观轴上烘托,描绘的重笔,远眺滇池,气象万千。
  由于面向城市的主入口区处于山的暗面,为突出学校特色,建筑物依地形顺势布置,强调建筑体量感,将新会泽“头部”露出山顶,其余诸建筑群落均藏于山体绿化树木中,形成以自然山势为轮廓线的城市大景观;校园大部分地段以绿化景观为主进行布局,使学校掩映在树林中。山南坡建筑物外轮廓高低错落、进退有致、色彩协调,阴影富于变化,局部坡屋顶处理使天际轮廓线与自然有机相融。
  
  环形道路及交通网络设计
  
  我们将主人口设在北侧城市干道距离昆洛路终点300m处,因为北侧为主要人流流向,又因为这个地点为低平开阔地带,比较容易与城市道路衔接,并形成“背山面城市”,“远眺呈贡新城”的博大气势,使校区内规划与大的城市规划走向协调,相呼应。
  整个学校另外设置六个次入口或疏散出入口。分别为北侧学校主出人口,东侧后勤运动出入口,南侧学生生活区大量集中设置两个疏散出入口,西侧中间为次主入口,也是人文景观入口,生活区单独再设一个疏散口。
  根据校园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围绕中心山体共设一条12m中环路和一外一内两条9m次级环路,共形成三环。“中环”即校区内主环路,结合地形并自由环通,串通教学、生活,是学校交通的“大动脉”;“内环”串通森林公园与各个教学学院等各个区域,是校区的景观“绿脉”;“外环”串通学生公寓、活动中心、食堂、后勤等生活后勤组团,是学校生活的保障线。
  纵向支路为7,5m支路,垂直,联系与三环的纽带,与三环共同“编织”整个校园的路网体系:
  学院组团消防环路为4m消防环路,顺应山势地形围绕建筑解决消防,疏散等;人行小路:与园林环境,广场道路密切结合,可分可合,宽窄自由,组织师生等大量人流流线;
  这样一来,较好实现人车分流,同时各功能分区与中心区、景观教学区,生活运动区通过环路紧密相连,在两级环路和连通环路之间的各级次路形成的路网,方便解决校区内复杂的交通流线问题,并且在各个出入口以分流疏散各个区中不同的人员流线。并且在中心山林区周边组织了一条步行道,以供上山游玩的师生步行。
  在三环上结合园林环境分散布置露天停车场,使师生最便捷地停车进入学习生活空间,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性话设计。另外,根据云南大学山地特色,结合山地在建筑底部设置大量地下半地下停车场,解决停车问题的同时减少了土方量。
  
  记忆性建筑与景观的营造
  
  根据云南大学的现有标志性建筑的研究和归纳,对建筑形式,色彩,符号进行分析提炼,并将这些提炼出的建筑语汇运用到了新校区的建筑风格组织上。
  院行政办公大楼(新会泽楼)及校前区为学校主人口形象展示区,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设计,应尽可能利用平缓地做建筑,将大型沟、岭等结合绿化设计保留为景观通廊,也节省部分土方工程。校前区建筑及景观广场形成的对称空间格局,烘托九五台阶和新会泽楼“高山抑止”,眺望新城的博大气势,建筑风格应以红砖,红瓦的云大传统风格为主。
  图书馆,学生会堂等重要公建为多层建筑,高度应不超过山顶,与尖山能形成较好的对景关系,与周围教学组团结合融洽,景观怡人。
  公共教学楼、学生会堂、人文学科学院、管理学院等建筑风格应以简约古典式为主,局部点缀标志性建筑物上提炼的符号,屋顶为红色屋顶,外墙用深色调暖色砖与乳白色涂料,块石材基座搭配强调表现传统建筑的凝重感,体现云大历史的传承性。教学楼,科技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活动中心、食堂和体育馆、游泳馆等建筑风格应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手法简洁大方,立体感强,色彩明快,富有时代气息。
  通过控制建筑首层的标高及建筑层数等手段来控制校园的整体景观效果,使整个校园建筑顺应地形高低错落,利用山势组织不同标高的平台与台地,形成空间层次丰富的山地院落。建筑应相对紧凑地布置在丘陵之间平缓的坡地,通过广场、院落、步行道、连廊、平台等建筑元素,使其彼此之间取得紧密的联系,丰富的空间形态,并强化其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和场所感。
  景观营造设计中,北向主入口轴线通关山水库与校区内的制高点——校内森林公园,在两点间我们组织了学校大门,林荫道、前广场,主行政学楼,以及九五台阶后巍峨的新合泽楼,至公堂自然人文景观,有现代有传统,令人穿梭其间,犹如步入了立体的书卷,真实体验到传统与现代在“大山水”自然中和谐共生。
  在公共教学楼,院系馆、图书馆、网络中心等主要校区内公共建筑间设计银杏大道,并将云大的“海棠映日”、“蔽日梧桐”、“龙门仰止”、“钟铎接辉”、“旧院读松”等可记忆性自然景观重现,使这些传统的文化符号所记录的历史,故事代表的意义和象征,继续有活力有生机地传承下去,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自然将这些云南大学传统校园景观文化印在脑海,找到归宿。在银杏大道信息景观长廊的起点,中间,终点,我们结合地形设计了两个大小不一的水面,取名为“泽湖”、“庆来湖”使之成为校园靓丽项链上的明珠。
  在景观轴线的终点,我们设计以历史性建筑物的重塑做为底景,如“新会泽楼”、“庆来堂”等。而在东侧象征云南大学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场所中,我们以现代风格的体育中心为结尾。
  通过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的规划设计中,弘扬大学文化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传承传统的积极因素,凭借现代西方文明,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涅槃中新生。追求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布局精妙、形态雄丽、底蕴深厚、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格局,使校园的规划无愧于世界著名大学的称谓。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校园规划方案设计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高冀生教授的指导和帮助,谨致感谢。
  
  项目经理:李跃红
  主创设计人:张军,周南
  参与人员:张君、朱学韬、杨曙、梁世玉、马华兴
  项目实施情况:中标方案,已竣工使用项目获奖情况2010年度云南省卡瓦格博建筑创作等奖
  作者:张军,云南省设计院 建筑设计研究分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周南,云南省设计院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跃虹,云南省设计院 高级工
  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收稿日期:2011年8月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