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作品背后的设计与营造:访西藏尼洋河游客接待站主创设计师赵扬

本刊编辑部
  
建筑创作
2011年10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编者按]2010年WA中国建筑奖的优胜奖颁给了一个位于西藏林芝达则村,面积仅430m2成本100万元人民币的小建筑,标准营造赵扬工作室的设计师们运用大胆单纯的色彩,抽象性的几何形体和粗犷的西藏石材朴素的建造手段,通过当地藏民可以理解的方式,来探索西藏建筑文化的当代表达。用西藏的单纯色彩的矿物颜料涂刷在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毛石墙面上,用简单的非符号的空间表达出一种直指人心
  震撼的力量,阐述了对西藏文化的另一种解答。获奖后各家媒体已对此作品做过详尽报道,但过程重于结果,本刊对项目主创设计师的报道揭示了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关于设计的前提
  
  本刊:从接手项目,到方案设计完成,有多长的时间是在藏区度过的?赵扬:热身过程挺长的。这个项目是整个雅鲁藏布江景区旅游开发的一个子项目。标准营造从200?年春天就开始整个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在尼洋河游客中心之前,已经建成了派镇码头,派镇游客中心,机场码头等建筑和景观项目。2008年春天我第一次进藏,参观了当时即将完工的项目,对于当地的建造条件和地貌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2008年夏天我在西藏呆了半个多月,自己包车去了很多地方,印象深刻。
  回来之后,开始做雅鲁藏布江畔的格嘎温泉项目,虽然因为金融危机,项目在2008年年底停掉了,但是这个方案对于后来的尼洋河项目还是有很大的启发。
  本刊:对于西藏的地理人文环境的了解,你主要是通过何种渠道?网络?书籍?现场踏勘?
  赵扬:主要是通过旅行获得的直观印象和体验。另外,我对藏传佛教心怀敬意,精神层面的西藏离我并不遥远。
  本刊:在现场踏勘时,你是否参观过当地的民居,是否和当地藏民有广泛的交谈?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现场踏勘对于你形成方案构思产生了什么作用?
  赵扬: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我第一次去现场是在设计完成后,带着施工图去的。做方案时对于现场的想象建立在侯正华拍的几张场地照片。对我而言,理解“文脉”还是要靠直觉和想象,而不是靠调研。就像有人问何训田有没有因为创作《阿姐鼓》而在西藏生活比较长的时间,何训田说其实有的人一下飞机就悟出来了,然后就可以回去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本刊:在形成方案时,你觉得这个建筑是为谁而做的?是为那些生活在都市中的、到西藏旅游的现代人?还是为当地藏民?
  赵扬:从使用功能的角度,我们确实讨论过“现代人”与“藏民”同这个房子的不同关系。但是从体验的角度,我们并没有试图设计一个双重文化体验的建筑。这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房子,这种抽象性并不指向特定的文化人群。我们希望它带给任何人的新鲜感都是一样的。
  本刊:对于藏区本土建筑以及外来建筑(包括援建的或由外来设计者完成的)的现状,你有什么评价?
  赵扬:“援建”是一个带有欺骗性的字眼,说得西藏跟灾区似的。“援建”还为不负责任的设计提供借口,反正是施舍的嘛。这表面上的好意其实是对西藏的侮辱,看看八一镇的模样就明白了。
  
  美于设计团队
  
  本刊:从学校毕业后,你就在“标准营造”工作,直至去哈佛求学,大概有三年多的时间,对吗?
  赵扬:我2005年毕业,先在王路老师主持的“壹方建筑”工作了一年,2006年去标准营造,200?年初在张轲,张弘的帮助下,成立标准营造赵扬工作室。去GSD(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英文缩写)之前已经工作五年了。
  本刊:你可否描述一下你在“标准营造”工作时的状态?
  赵扬: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直到房子的建成是由我全程负责的。温榆河边的那个办公楼项目我也是负责了从景观到建筑再到室内的全部设计工作。但是所有重要的设计决定都经过标准营造内部的评图讨论决定,讨论很客观,也很严谨。如果设计不合理,张轲会行使否决权。这种方式是很锻炼人的。
  本刊:“工作室”在“标准营造”的构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部门?赵扬:在当初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张轲就跟我说中国建筑是不可能仅靠几个人的努力就能进步的,所以他才设立这个制度来帮助年轻建筑师。这个工作室是半独立的,项目是标准营造提供的。工作室负责人必须要面对项目的所有压力,但不用像经营一个事务所那样操心很多跟设计无关的事。内部评图虽然带来了额外的压力,但也同时弥补了我当时职业经验的不足。
  本刊:你可否描述一下你作为个体建筑师与“标准营造”这个团队的关系?
  赵扬:表面上看,我就是标准营造的一名资深员工。工作室制度其实是隐,性的,每个项目都会根据当时的客观条件安排人员编制。我跟当时很多同事都合作过。合作当然不是容易的事,但合作可以培养平常心,而平常心是做好设计的前提。
  
  关于设计的过程
  
  本刊: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观上,是否有过思想上的迂回?客观上,是否有过现实的阻力?
  赵扬:就像大多数严肃的建筑项目一样,肯定都有的。酸甜苦辣,不可尽数。本刊:这个项目是否有一个具体的甲方,他们是谁?可否形容一下他们?赵扬:甲方是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他们有专人负责协调设计和施工。这些人大多是离乡背井,长期驻扎在西藏,
  “我觉得过程方案很难用一两句话来阐释,如果要讲清楚,话就长?所以我更愿意保持一个开放的解读可能性。所以我把四个方案按同一比例放到平面图上(这些平面当时都花?不少时间,所以平面推敲的深度都还可以),其实让读者自己读平面更好。
  2009年4月?日凌晨,经过4个小时的辩论,在方案三、四中,确定方案三为实施方案。”
  ——走扬际遇之外,多少也有些热爱的成分。他们在现实问题面前实事求是的态度,给我们很多启发。
  本刊:从方案形成到建成使用,经历了多长时间?图纸上设计的时间,与施工现场进行实际指导的时间,两者相比,哪个更多?
  赵扬:11个月。从200g年1月到5月,方案做了不下十个。实施方案是在跟甲方讨论后,用清明节的假期做出来的。施工图画了两个星期。施工从6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因为当时在做一个竞赛,没时间去西藏订工地,所以工地技术员每周给我发两次现场照片,我基本上通过照片和电话控制建造过程。另外,张轲和侯正华去西藏出差时,也解决了很多现场问题。
  
  关于设计的手法
  
  本刊:如果把这个作品做简单的切片式的分析,是否可以说,它的材料、构造做法都来源于藏区,而它的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都是来自于现代主义建筑手法?
  赵扬:我不太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如果你仔细看墙体,从地面到檐口只有石头,门窗过梁都被石头包起来,阿嘎土和檐沟结合起来并藏在石墙背后,是一个有形式意图的行为,藏民可没有我们这么“矫情”。功能和空间构成确实有现代性,但如果简单的概括成“现代主义建筑手法”,并不能帮助大家理解这个建筑。实际上我们对“手法”是很警惕的。
  本刊:可否具体说一说,建筑中使用了哪些当地材料和构造?可否提供一些构造大样(手绘草图也可)?
  赵扬:我们采用并改良了藏区的乡土建造技术,毛石承重墙体和简支木梁构成了主要的结构体系,即毛石承重墙加木结构屋面。屋面的卷材防水以上覆盖了150mm厚的阿嘎土。阿嘎土是西藏建筑中常见的屋面防水材料,疏松的粘土在加水反复拍打后板结,形成可靠的屋面防水层和保温层。
  本刊:据我所知,这个房子要不要在内部空间涂上红黄蓝的纯色,在“标准营造”内部,曾经有过激烈的讨论。对比“标准营造”在西藏的其他项目,这一纯色的设计,是如此鲜明地给予了建筑强烈的特征和身份感。请问你当初是如何最终做出了这一决定?强烈的色彩,是否在当地藏民以及旅游者中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你是否得到过这方面的反馈?
  赵扬:第一个方案模型里就有这个颜色的概念。这几乎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设计行为,开始也没想到西藏传统。当然强烈的色彩本来就是西藏视觉传统的一部分,如果要分析一下,这个设计过滤掉附加在颜色上的文化符号,把颜色抽象成一个空间装置,直接和阳光发生关系来提供一种体验。我没有特地去采访游客和藏民,只是记得当时施工队的工人在刷颜色的时候特别兴奋,而且听说后来留影的游客很多,其实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关于建成后的评论
  
  本刊:项目建成后,在建筑圈子里一直颇受好评。但也有评论持质疑态度。比如。评论文章《新锐建筑:来之过易的荣誉》中提出,这样的作品是“太容易获奖的建筑”,“营造的氛围纯净高尚如同桃花源,呈现出的诗意让人无法回避,很难不受到触动,就像滴了眼药水就会流泪,看张艺谋的片子就会被蛊惑”,“特殊地点带来的附加值无法忽视。它们坐落在不普通的地方,毫无杂质,反映的是一种几乎跟多数普通人生活毫无关系的’媚雅‘浪漫”,“这样的建筑获奖究竟有什么意义”。
  赵扬:“太容易获奖的建筑”大概是在批评一个“讨巧”的建筑。如果这个评论是针对尼洋河这个房子的,那就制造了一个误会,因为以一个“讨巧”的心态是不太可能把房子做成这样的,起码我们没有这么“聪明”。至于先表扬我们说“营造的氛围纯净高尚如同桃花源,呈现出的诗意让人无法回避”,紧接着批评我们搞“‘媚雅’的浪漫”,评论者心态其实是比较矛盾的。好像他看到“美”,又不太敢面对(这好像也是这个时代的问题,呵呵)。至于房子该不该获奖,那是房子自己的命运。
  本刊:这个作品的建筑学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主题确实偏离中国建筑界所面临的焦点社会问题,比如城市化问题、能源环保问题等等。你觉得它对于中国建筑师的启发在何处?
  赵扬:一个400m2的建筑怎么可能去面对这些宏大的问题。每个建筑师都在自己的境遇中实践,这个境遇会呈现它自己的主题。我更关心每个境遇的独特性,而不是所谓“焦点社会问题”的普遍性。一个游客中心,说到底就是一件“长物”,和越来越多的歌剧院,购物中心,豪华别墅比起来,其实就是一件“寒酸的长物”。至于它会有什么意义,带来什么启发,我说了不算的,十年后再看看吧。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