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MS—EEPO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周敦
  
卷宗
2013年12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EEPO是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的英文缩写,即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简称MS-EEPO。由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创立,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是一个集“备课方式——课型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装备方式”等多维一体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的教育系统。系统集成中西方的先进思想、科学方法和教育精髓,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性统一;互动、主动、能动,三动融合。具有思想性、战略性、全局性、社会性、理论性、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导向性、普适性、大众性、人文性、教育性、实践性、实用性、有效性、创造性、艺术性、发展性和可行性,即可操作性等特点,在国际国内教育界都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参与MS-EEPO操作系统应用与研究的校区发展迅速,已辐射到广西、湖南、云南、贵州、广东、陕西、新疆、重庆、甘肃、内蒙、浙江、辽宁、吉林、四川等十几个省区,并将会在全国各地各学校广泛开展和应用。EEPO的推广和普及,将对我国教育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引起我国教育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改变人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对于大面积减少“差生”、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造就一流人才等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促进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学期我们在广西教育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2011级数学F1、F2班和计算机班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和《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中,运用MS-EEPO有效教育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课程模块3之“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应用”一课的教学设计的有关内容。

1 “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应用”说课稿

下面,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应用”这节课作设计说明,即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说明。

1.1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选自我院钟大鹏和蒋红星老师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模块3 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这部分内容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在本门课程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对学习者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二说目标

一是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应用;二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获取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

1.3 三说学法

同学们是20岁左右大三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已经发展成熟,是师范类数学教育专业、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对象,学习了大部分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本学期也在学习MS-EEPO有效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所以,我们采用五项基础和五防的学习方式。

1.4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是复习课,同学们的实际情况,还有我本人也在学习、实践和应用MS-EEPO有效教育,我们运用平台互动方式+要素组合方式的课型方式进行教学。

1.5 五说教学过程

提问复习→展示课件,出示多向度平台→学生(小组活动)自由选择2~5个向度,下载多媒体素材资源→团队合作,制作课件→展示成果,师生评价,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6 六说设计依据

以上采用的学与教的方法,既切合学习者和执教者的实际情况,又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建构的),也符合云南师范大学孟照彬教授创立的MS-EEPO有效教育的要求。有效教育的核心理念: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强调组织和参与,注重动中学,杜威主张做中学,我提倡用中学,学中用。

2 “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应用” MS-EEPO板块结构式备课教案(Ⅱ型)

见表1所示。

3 “数字化学习资源开发的复习及应用”教学反思

1.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2.在放手给学生做的时候,时间比较难以把握,要注意调控,否则,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不了任务。

3.在小组(团队)活动的时候,要关注、关照全体学生,注意防泡。

参考文献

[1]任小艾,任国平,朱哲.期待已久的变革--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效教育改革与实践纪实[J].人民教育,2012(1).

[2]任小艾,朱哲.“教育奇人”孟照彬.基本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J].人民教育,2012(8).

[3]孟照彬.基本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J].人民教育,201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