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突破研究

卢凯
  
卷宗
2013年12期

摘 要:民族地区高校普遍面临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及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社会发展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意识形态僵化等问题。然而作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新思维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社科基地“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彝族传统道德教育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CSZ11056】

1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具有的新思维

民族地区高校大多集中在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山、穷、经济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高校,大多属于国家非重点院校。其办学历史一般不长,规模较小,学校整合升格的多,专业设置往往受限于历史原因和师资的知识、能力结构水平。地方民族院校,它既没有交通区位上的便捷条件,更没有强大的地方经济实力支撑学院的发展,更容易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

作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困境与机遇,首先应转变的是思维,民族地区高校的责任已经不是简单的提高该地区学生的教育水平,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能够养家糊口;而应该上升到振兴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培养伟大的领军人物、精英骨干人才、中坚力量、优秀的企业家的高度。

然而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高、大、空”的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德育目标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模式化,德育目标过于单一,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二是理想化,对所有学生都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过于模式化、理想化的目标要求,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大量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反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另一个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落后缺乏创新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政治理论及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缺少鲜明的时代内涵和实际的应用价值,以灌输式教育方法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

2010年5月29日至30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要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提高队伍素质,着力健全长效机制,着力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贡献。”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青年的优秀代表,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肩负着建设和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促进和巩固民族团结的特殊重任。因此,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家乡,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 针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究

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特提出如下办法和途径,以利于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1 多渠道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问题,把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

由于少数民族多数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深入实际,真实了解并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增强信心,使其安心学习。一方面,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民族学生的资助力度,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现行免费师范生政策,逐步倾向于西部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逐步倾向于立志于落后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学生。此外,许多民族地区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少数民族工作部门,从学习、生活、思想指导以及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同学关心、帮助和正确引导。例如,西北师范大学自1985年就设立了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每年面向西部省区招生,不仅解决西北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地区入学难的问题,同时为回、藏、维吾尔、哈萨克、土、满、壮、蒙古、东乡、裕固、保安、撒拉、锡伯、苗、彝等42个民族培养培训了大批师资,中国第一位藏族教育学博士巴登尼玛也诞生于此。同时,在少数民族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设立“少数民族学生奖励基金、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资助金”等扶助政策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该中心的成立在服务、推动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地区共同繁荣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2.2 坚持正确引导、严格要求、促进成才的工作方针

高校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避免单调的道德知识的灌输。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大学生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等能力,同时要通过学校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师生的道德行为。二是加强文化素质,尤其是法律素质的教育。向学生宣传讲授有关民族、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民族政策与法规。三是注重少数民族师资建设,通过支教、培训等方式提高师资水平,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既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认同中华文化。例如,西北师范大学在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方面采用“结合专业特点,融预科教育于本科教育之中”的独特办学方法,大力推行双语教学,同时对少数民族学生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学习上坚持标准、纪律上严格要求,融民族教育于普通高等师范教育之中,实现了民族高等师范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3 强化心理训练,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少数民族骨干

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寻找差距产生的原因,并且探讨缩短差距的办法。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在思想意识、自我约束、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的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培养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战胜困难的坚强勇气和坚定的信心,锻铸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竞争力。同时,培养一部分少数民族骨干,使其深入群众,发挥其模范作用。大学生很看重身边的榜样、现实生活中的模范。随着对社会认识的加深,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视野的扩大,也急需有典型引路,有榜样示范。

2.4 加强不同民族学生的交流,增进各民族同学的认同与友谊

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尤其要打破民族文化的封闭性,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文化情境下的适应性。比如让部分优秀的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混居,或者到少数民族地区支教、调研等方式,以共同的生活达到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最终和谐共处并建立深厚友谊;举行各类少数民族学生的特色活动,鼓励汉族同学积极参与,从

而在课堂之外形成不同民族同学间的团队意识,达到彼此的信任,增强民族间凝聚力;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同学同等要求,鼓励公平竞争,以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和认同感;此外,在高校科研活动中,鼓励各民族同学混合组队,共同参与,加强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相互尊重意识,例如可以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等重要赛事中的参与。学校对这些措施密切关注,给以必要的引导,使他们处理好不同民族宿舍、班级、异性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2.5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探索德育新途径高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民族地区高校德育工作还面临着挑战。由于民族地区高校在办学模式和体制、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还存在着学校党建工作起步时间较晚、力量相对薄弱、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兼职教师数量较多、学生来源不一、需求多样、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和方式改革还缺乏力度等问题。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德育工作,当前,就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鼓励为主,努力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成才要求、社会的用人要求统一起来;把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坚持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教育,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和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学习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因此,在民族地区开展行之有效的高校德育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焕华,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02

[2]郎咸平,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M],东方出版社,2010

[3]郎咸平,杨瑞辉.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M],东方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卢凯(1971-)女,云南永善人,西昌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宣传、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