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宋志豪   
卷宗
2013年12期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我国民办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缓解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民办本科院校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重视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民办教育健康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当前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我省几所地方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教学、社会实践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对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结构和教学改革内容体系;以就业为目的面向社会、面向岗位务实、创业创新,构建适应地方需求的实践基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培养一批既能从事教育教学又能从事工程实践的“双师型”队伍。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在较大程度上改变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单一化倾向,对深化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据教育部公布数据,截止到2011年5月23日,具有招生资格的全国民办普通高校386所,先后有79所民办高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一般先后经历办技能培训班、自考助学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本科教育。从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过程来看,其发展历程与市场经济紧密相结合,因此其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相一致。民办本科院校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于它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民办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其所设各专业能否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民办本科院校办本科教育的历史较短,从其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管理模式、生源层次、教学水平等各方面的条件来看,很难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理论型人才,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 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存在的不足

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在本科教育过程中时间比较短,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还处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民办本科院校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点:

2.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目前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兼职教师年龄偏大,比例偏高,兼职教师稳定性差,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二是专职教师年龄偏轻,学历偏低,职称不高。三是教师中短期行为较多,在民办本科高校中教师稳定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较差,很难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2.2 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科学,办学行为不规范

一是学校资产的管理权和所有权不分,投资者和经营者职、责、权模糊不清。学校内部运作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尤其是民办高校内部采取“家族式”管理,难以形成科学的决策、管理机制,阻碍民办高校的发展。三是民办高校的投资者和管理者,有时受到自身学识、素质及对有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的影响,在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损坏了民办高校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2.3 办学资金难运筹,硬件设施的不配套制约着高校的发展

资金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民办本科院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想在高校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必须高投入、高起点。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是靠自筹资金发展,在办学之初投入大量资金,而学校维持和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3]。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但落到实处的较少,资金的缺少,严重制约了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影响提高教学质量。由于资金紧缺,影响了学校投资扩建校舍、购置办学设施,这种硬件设施的不配套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3 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施途径与措施

3.1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突出应用本科教学特点

根据专业设置,建立一批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室,实习实验基地,做到学以致用;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讨论式、启发式与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大试题库与习题库建设,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利用好双方的师资和设备,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利益双收;加强应用型民办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针对本校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立项研究,探寻解决方法,积极申报省市重点实验室和区域性实验实训示范基地,争取国家资助和有偿性地对外开放使用。

3.2 多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民办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特别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可有多种方式。一是鼓励教师向“双师型”靠拢,学校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培训提高的平台,努力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要做到既能引进为优秀的教师又能留得住人才;二是通过“引进来”的方式,从科研单位、企业等机构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学院任教;三是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高校教师队伍,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促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四是发挥已有的“双师型”教师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执业资格和职称资格的培训考试。

3.3 大力推行职业技能训练, 鼓励、支持学生课外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

应用型民办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决定了必须构建“本科学历+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4]。利用民办高校办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开展学历教育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与劳动人事等部门的合作,建立职业资格培训基地,使毕业生“一专多能,一人多证”,增强就业竞争力与创业能力。积极推行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通过举办论坛、科技文化艺术节、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文体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民办高校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平台,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展现其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3.4 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制及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

民办高校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办学质量。建立制度保障、检查与督导、信息采集、评价和信息反馈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增强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及公共性,保障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落实。加强督导机制,实行督教、督学、督管一体化,拓宽收集教学信息来源,通过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方式收集信息,对教学质量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准确地向有关部门反馈。另外,定期进行管理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其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总之,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在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已有的办学经验,充分吸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成果,针对教学活动中的某些薄弱环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必将在现有基础上明显提高,具有明显特色的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也必将建成。

参考文献

[1]郑坚, 杨万清, 李芳媛.民办本科院校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2] 秦小刚.民办本科高校科学发展的新途径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1,30(3)

[3] 娄春辉.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2006,28(4)

[4]杨保成,张锡侯.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黄河科技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4)

作者简介

宋志豪(1978—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科技学院校长助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行政管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