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登“小岛”望“大岛”

——“闯海人”封仪先生侧记

海文
  
海风
2013年5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他将海南视为自己念念不忘的第二故乡。为了保持与海南的密切接触,为了结交在海南工作过的朋友,为了接待还在海南奋斗的各界人士,封仪先生专门在柳荫公园留春岛上,建立了仿古风格的“风仪坊”,免费招待来自海南,或在海南工作过的各界朋友,则是他最大的心愿。

一般的北京人都不知道,在北二环和北三环之间的闹市区里隐藏着一个幽静的小公园,叫柳荫公园。这里芦湾连柳岸,湖鸭戏荷花,野趣之盎然,全然超出你对北京的想象。

在公园湖水环绕的留春岛上,有十几间仿古建筑掩映在垂柳中。这就是北京“闯海人”叫做家的地方——“风仪坊”。有一位刚来此地的坊友感慨:“来到了风仪坊,就是来到了野鸭芦荻中间;坐在风仪坊,就是坐在荷香柳色中。主人有茶,朋友有约。这样的神仙享受居然可以在京城找到!太不可思议了吧?”

如果在北京,封仪先生每天早晨都会穿过柳荫公园的花径,走上通往留春岛的拱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登上小岛望大岛”。久而久之,朋友都知道他有着很深的“海南岛情结”。

25年前,10万人才(其实不止10万)闯海南的壮举,不仅是海南现代开发的辉煌序幕,也是共和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在这次人潮涌动的历史事件中,个人命运因此发生转折的大有人在。那些从海南浪潮中成功走出来的人们,不仅把海南视为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而且将她比作成才的熔炉,甚至视其为生命的再生之地。

封仪先生,这位第一波的“闯海人”,在海南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他将海南视为自己念念不忘的第二故乡。为了保持与海南的密切接触,为了结交在海南工作过的朋友,为了接待还在海南奋斗的各界人士。封仪先生专门在柳荫公园留春岛上,建立了仿古风格的“风仪坊”,免费招待来自海南,或在海南工作过的各界朋友则是他最大的心愿。

封先生的个人命运跌宕起伏,与新中国的大势息息相关。他曾这样自我介绍:

我是平民之后,辽宁锦州人,原名封义,后慕佛家语境,更名封仪。出生于大跃进年代,共和国的灾难几乎尝遍。生下来不久就挨饿,刚上学就闹文革,69年被迫随父母下乡走“五七”道路,中学毕业就下乡,所幸抓住了高考上大学的机会,得以有书可读。

幼时家境艰辛,无所事事,得师傅不弃,玩闹问习武强身,养成了永不言败但略显冲动的性格。

这“冲动”是要付出代价的。封先生在大连外语学院日语系读书期间,学习刻苦,但不循规蹈矩。因学校食堂伙食太差,竟而率数同窗起事罢餐,惹得学校极为不满,抓住他私离实习基地之事,毕业分配时把他发派到赣东北深山里的一个铜基地。这是公认的全年级最差的分配地点。

命运真是难以捉摸,封先生自己也没想到这是他因祸得福的开始,1983年的江西贵溪冶炼厂,日方专家竟有两百多人,他掉进了一个“小日本”的语言环境。这极大地提高了封先生的日语水平和处事能力,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真正激发了他的自信心。那时,封先生就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引导他不断由歧途回归正路。

但是另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在他心上,学校已经将处分决定塞在了他的档案里。这是他莫名其妙失去了许多次好机会之后才知道的。怎么办?封先生那时觉得个人的前途在单位体制里已然无望。

当海南发出人才召唤时,封先生的感觉就是:翻身的时机到了。1987年封先生毅然辞掉公职,奔向海南!

封先生是带着蛇药登上海南岛的,破釜沉舟在此一搏的念头十分强烈。凭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封先生很快找到了工作。并在海南各种涉外活动中,逐渐成为各方倚重的人。1990年,封先生出面组建了“海南达信公共关系活动中心”,联络了一批当时海南各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作顾问,以此为发端,在岛上开辟了一片恣意纵横的天地。这是封先生第一次自己出头做事,也是他结交大批朋友的开始。

同在海南闯天下的马先生,看中了封先生人情练达的才能和各界人际关系,委以发放、交易公司股权证的重任。股权证在封先生的掌握之中涨跌、交易,几乎一天一个价。不太明白真相又想发财的人甚至惊呼:

“封义笑一笑,股票跳一跳”。

一个非经济界人士靠公共关系学的资本完成了上市公司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帮助身边一批朋友发了财,其中不乏至今仍声名显赫的工商界“大腕”。封先生也由此成为海南的传奇人物。

1993年进京后,封先生心态渐趋平和,性格渐趋内敛。他的体会是世间诸事皆轻,惟以结友助人为快,上至达官富商,下至保安、酒楼外卖小弟,都有可能成为他的密友。

“生活在朋友中间最幸福。”这是封先生这些年最想说的一句话。

回首50多年风雨人生,封先生的感觉是,磨难因朋友出手而被踏平;收获因朋友联手而更丰硕;记忆因朋友携手而更甘甜;见识因朋友援手而更宽广。

如何回报朋友们的厚爱?

12年前一位好朋友的戏言提醒了封仪,朋友说:“封仪不应该属于一个公司,更不应该属于某一个人。封仪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于是,封先生先后于亚运村、希格玛辟一陋室,名“风仪坊”,自命坊主,备茶酒、棋牌、笔墨,只为招呼各路新朋旧友聚会。但终觉环境有缺憾。2003年秋天,在友人指点下封先生终于觅得柳荫公园留春岛上的仿古建筑,精心打扮一番,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风仪坊。风仪坊能容纳30人的大圆桌就在那时候问世了。

为四方朋友提供一处喝茶谈天,联络情感的地方,正是封仪创办风仪坊,回报朋友的一个始终不渝的念头。就这样,一做就是十年,大圆桌免费接待过的友人数以万计!

朋友来了,朋友的朋友也来了。风仪坊的朋友圈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柳萌公园里的“风仪坊”毕竟空间有限,怎么能让更多的朋友能时时沟通,天天相聚?网上的“风仪坊”由此诞生!现在“风仪坊网”已有注册会员600多人。(实名制,外人无法进入)而以坊友自称的平时根本不上网的朋友则数以千计。除了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型活动外,几乎每天都有风仪坊坊友自发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聚会。这其中的“闯海人”是中坚力量。

如今的风仪坊已经成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巨大交际平台,“互为朋友;互为资源;共谋发展”是坊友间的共识。风仪坊的网络系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二三线城市的特定目标人群将是风仪坊未来重点服务的对象。

今年风仪坊还将有几项大动作,其中就有与海南相关的活动。本文不方便透漏,有心者可保持关注。

封仪先生在海南建省20周年之际,曾向各界有海南情结的朋友发出邀请: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最能代表他的心声:

作为当年长风激荡的“闯海人”,我们难忘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闯海人”,已经成为我们心底一个神圣的字眼;它终结了中国人才的旧体制,是今天蔚为大观的民营企业家的“黄埔军校”;今天奋战在祖国各地的千千万万个“闯海人”,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迈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每年的腊月二十,已经成了封先生在海口举办“闯海人”聚会的固定时间点。封仪先生不仅忙于接待与海南有关的朋友,也直接参与宣传海南的重大活动。早在6年前,他就与海南电视台接洽,商谈拍摄以“十万人才下海南”为题材的专题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由央视和第一视频联合拍摄的十集专题片《见证海南》已经在央视二套播出。

封仪先生还有许多关于宣传建设海南的设想,你只要和他聊起海南,你就一定会为他的热情和执着所感动。

无论新老朋友,在风仪坊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不信,你可以一试。有朋友送封仪先生一联,写的是到风仪坊的感觉,抄录在此作为结语:

近画意 近禅境 茶香墨韵高朋满座 此间是何地

远尘世 远嗔心 分花拂柳曲径通幽 风仪坊到了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